古代開國皇帝建立王朝,都經歷一個創立期、強盛期,然後是衰弱滅亡期。古代王朝基本上遵循這個規律。但王朝興盛與衰退中因素很多,除了皇帝治國能力差別,還有內亂、後宮等諸多因素。但立儲是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立個好王儲,王朝會延續輝煌,如果立錯了,或者儲位出現變化,必然要亂,輕則內亂,重則亡國。
比如北宋時期宋哲宗駕崩後,由於他沒兒子,宋朝在立儲上便經歷過短暫的博弈。丞相章惇主張依禮律立簡王趙似,但向太后卻要立趙佶,相後之爭最後向太后主導了立君,於是北宋最有才且最窩囊的皇帝宋徽宗便誕生了。可見立誰當皇帝與王朝命運息息相關,這也説明古代王朝儲位是一個很關鍵的位置,儲位之變連着國運之變。
明朝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後,朱元璋是一個狠的角色,但他晚年也面臨着一個難題,那就是他所立嫡長子朱標英年早逝了。此時明朝儲位發生了變化,按禮法此時立嫡系子孫當儲君都説得過去,朱元璋就立了朱標兒子建文帝為太子,這也説得過去,太子死了立其兒子當儲君,也無可厚非,但朱元璋其他兒子就不服氣。朱元璋在位時,為孫子將來當皇帝掃清了障礙,限制兒子的權力,但朱元璋一死,朱棣靖難之變,引發了明朝初年一場內亂,這場內亂雖然沒導致亡國,但卻耗費了明朝資源。
從明朝來看,儲位發生變化導致內亂。但還有一個王朝,開國皇帝立朝後,前期治理英明,後期因為皇室內部、士大夫的腐敗,最後導致內亂而亡國。看似與立儲沒有一定關係,但仔細分析其中的原因,與立儲有直接關係。
此王朝就是蕭衍所建的當梁朝,歷史上又稱蕭梁。蕭衍是滅掉同族南齊皇帝蕭寶卷而建立的一個梁王朝,也算是開國皇帝了。
蕭衍當皇帝后,立嫡長子蕭統為太子,這就歷史上的昭明太子。但昭明太子命不長,在儲位上等到老爹68歲時,他卻先死了,時年30歲。此時蕭衍開創的梁朝便出現儲位變化。在立誰當太子上,蕭衍又立了昭明太子的弟弟蕭綱為太子,但此時昭明太子兒子蕭歡已經15歲了,蕭衍並沒有立孫子。這一點蕭衍做得也沒錯,畢竟都是嫡子。如果立孫子就會出現主少國疑情況。
但蕭衍改立另一個嫡子為儲君,也與李世民廢李承乾而立李治差不多。但梁武帝蕭衍完全可以像齊武帝和朱元璋一樣立皇太孫為儲君,而且孫子蕭歡15歲了,古代這個年齡完全可以擔當大任。史料記載:“新有天下,恐不可以少主主大業,又以心銜”,這段記載很明白了,太子死前與梁武帝有過誤會,因此不選他的兒子也正常。
在這裏需要説明一點,梁武帝並未立皇后,而蕭統與蕭綱生母丁貴嬪此時雖不是皇后,但卻有皇后之實,因此立蕭綱也是梁武帝選擇,畢竟他已經68歲了,這個年齡在古代都是長壽之人,隨時開掛,如果孫子當皇帝了,肯定與29歲的蕭綱不和。
但立完蕭綱為太子後,蕭統兒子不願意了,老子死了完全可以他的兒子中選,為什麼選叔叔蕭綱?而梁武帝其他兒子也怨恨,太子死了誰都可能立,為什麼偏偏立蕭綱?這就與朱標死後,朱元璋幾個兒子想法一樣。
於是梁朝儲位發生變化,使梁武帝子孫有了矛盾,他們對梁武帝恨,也對蕭綱恨。這種恨意如果碰到強勢皇帝還好説。但梁武帝蕭衍恰恰就是軟弱之人。
梁武帝當皇帝時,用了一個不該用的人。他接納了侯景,被後人認為做了件蠢事。而梁武帝接納侯景的目的,就想北伐,想利用侯景拓展疆域。梁武帝對侯景為人及情況都不太瞭解。541年,梁武帝派侄子蕭淵明攻打東魏,另外以侯景為另一支北伐軍與之呼應。但蕭淵明根本就不是打仗之人,被東魏大將高澄打敗而被俘,梁軍損數萬人。
侯景也沒打過東魏,逃到梁朝益陽。梁武帝吃了這個敗仗很窩火。東魏也看出梁武帝已經沒有再打的動力了,於是就用了一計,希望用蕭淵明換侯景。梁武帝不假思考竟然答應了,還沒等交換俘虜時,侯景就知道消息了。此時侯景也看出梁朝很衰弱,不如反了梁朝,於是侯景發動了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亂”。
侯景帶領大軍攻下滁縣後,梁武帝派侄子蕭正德防守長江,沒想到蕭正德暗中接濟侯景,不久侯景攻下台城,立蕭正德為帝,囚禁了梁武帝。此時梁朝雖然還未結束,但實際上已經滅國了。再後來幾個皇帝都是傀儡,不值得一提。
梁武帝為了鞏固梁朝也立了很多藩王,但立蕭綱為太子後,他並沒有削弱藩王勢力,給兒子繼位創造一個良好條件。梁武帝反而加強了藩王勢力,他這一昏招,也是造成後來各藩王根本不去勤王,反而投敵叛變,各自為戰。
蕭綱很害怕這些藩王勢力,他為了自身安全甚至增加了東宮兵力以保證安全。實踐證明,梁武帝的昏招終於嚐到了惡果。
侯景之亂時,幾個擁有梁朝要害部位的藩王,非但沒有幫助梁武帝打擊侯景,反而互相打,彼此間想吞併坐大。對梁武帝與太子蕭綱的死活根本不管。
梁武帝共有8個兒子,侯景之亂時,除了蕭綱在都城外,第六、七、八子活着,並且是坐鎮長江要害部位的藩王。比如六子蕭綸坐鎮郢州,七子蕭繹坐鎮荊州,八子蕭紀坐鎮四川。
而昭明太子五個兒子中還剩兩個,二子是河東王蕭譽,岳陽王蕭察。梁武帝這兩個孫子不僅沒幫他,反而是叛亂的參與者,比如蕭察甚至還建了一個後梁,不過面積只有三百里。
梁武帝那些有血統的蕭氏王更不爭氣,都捲入了這場內亂,像侄子臨賀王蕭正德,甚至與侯景勾結,被俘的侄子蕭淵明也不省心,嶺南的蕭勃更想割據一方。當時梁朝上演的藩王之間的亂象不亞於西晉的八王之亂。
雖然梁朝滅亡與侯景之亂有關係,但深入分析其原因還是儲位發生變化後導致的立儲問題。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