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傅作義的女兒,曾是和平解放北平的功臣,建國後結局如何?

由 湯生 發佈於 經典

相對於戰爭結束來説,我們更希望所有的戰爭就沒有爆發—富蘭克林?羅斯福。

我們無法預料和戰爭的開始,但我們也許可以試着阻止戰爭,追求和平。

1949年1月,在中國第二次國共內戰平津戰役的尾聲,出現了一件震驚中外的事件:北平和平解放。在當時常年戰爭的背景下,和平解放彌足珍貴,不僅標誌着平津戰役的結束,解放了華北地區,200萬百姓免於戰火,也使得北平城內的文物古都,歷史遺蹟完整保存了下來。

再後來,更是為湖南,四川,新疆等地和平解放開創了先例,奠定了基礎。而不為人知的是,北平的和平解放,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發揮了巨大作用,阻止了戰爭爆發。那你知道,傅冬菊的晚年結局如何嗎?


逐步接觸共產主義,成為一份子

1924年,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出生在山西太原。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再無花。傅作義對女兒報以很大的期望,而傅冬菊也沒有讓父親失望。

由於戰亂不斷,傅冬菊和媽媽作為國民黨高官的家人居住在重慶,傅冬菊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由於傅作義兩袖清風,家中過着清貧生活,傅作義又遠在綏遠,即便如此傅冬菊從沒有問父親寫信要錢,而是想辦法給報社寫稿賺取稿費補貼家用減輕母親負擔,甚至在週末帶弟弟妹妹去打柴挖野菜,這作為高官子女極為難得。


17歲時進入了南開中學讀書。不僅成績優異還在南開中學加入了中共領導的進步青年組織號角社,初步接觸了共產主義,第二年考入西南聯大英語專業並進一步接受進步思想。??在西南聯大的學習生活中,傅冬菊被共產主義深深吸引,成為了一名共產主義擁護者並最終加入共產黨的地下組織,成為了"據點"成員,期間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多次為中共地下黨組織傳遞出重要情報,重要文件。


為國家,為信仰,為人民冒險赴京!促成北平解放

1948年,傅冬菊接到黨的指令,要求她前往北京做自己父親的工作,希望能夠勸説傅作義能夠接受中國共產黨,並放棄對抗和平解放北平。就這樣傅冬菊回到了北平,回到了父親身邊。回到北平,傅冬菊沒有任何隱瞞,明確告訴了自己的父親,自己作為共產黨的代表來遊説父親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在父女二人的相處過程中,傅冬菊並沒有急於一時,而是温水煮青蛙一般,不時的向父親傳輸一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並把一些解放區出版的報刊、小冊子放在傅作義的辦公桌上。這些舉動傅作義都看在眼裏。逐漸的,一片雪花,兩片雪花,三片……最終堆成一座雪原。

傅作義也開始動搖了,"這場戰爭必須要打嗎?200萬人民和將士的姓名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到底該怎麼辦呢?"在傅冬菊的努力和爭取下,面對戰事連連失敗大勢已去的局面,傅作義最終同意談判

三次談判,1948年12月,1949年1月6日至10日,1949年1月14日至17日,最終在1月16日簽訂了《關於北平和平解放的初步協議》,19日簽訂最終條約;22日,國民黨軍隊撤出市區接受改編;31日,解放軍進入北平城!平津戰役基本結束。


居功不自傲,大隱隱於市,一生為國

促成北平和平解放的功勞不可謂不小,加之之前為黨傳遞出不少的國民黨重要情報,傅冬菊在建國後完全可以憑藉這些獲得高官厚祿,即使不在國內居也可以跟隨三個子女在國外享受人生。可她在建國後是怎樣生活的呢?

建國初,傅冬菊拒絕調入中央擔任領導的工作,重拾舊業創辦雲南日報,宣傳共產主義思想,拿起筆始終奮鬥在一線。1951年3月調入人民日報社,之後又調入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從事統戰工作,這一做就是半輩子。晚年時期,傅冬菊又回到人民日報社並最終在1995年退休,一生兢兢業業,為國家新聞事業做奉獻。

退休後傅冬菊已是71歲古稀之年,由於常年工作在一線,風吹雨打,傅冬菊身體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即使如此,傅冬菊依舊過着清貧的生活,除了必要的醫藥費傅冬菊依舊省吃儉用甚至還向希望工程捐款直到2007年,在北京醫院醫治無效,溘然長逝。


網友在網上造謠言

不知什麼時候網上突然出現一篇《傅作義之女傅冬菊的後半生》,文中稱傅冬菊被認為是"階級異己分子";稱傅冬菊晚年孤苦淒涼,微薄工資看不起病,甚至還被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多次催收房款;説傅冬菊老人在醫院不夠資格進入幹部病房,無力支撐醫護費用。


無端造謠,可笑可笑。在傅冬菊文革期間的情況所有親身經歷的人中沒有任何一人提及傅冬菊遭受冤屈,而且當時傅作義也依舊身居高官。

傅冬菊老人三個子女均居住在美國,家境優渥,即使是傅冬菊自己無力支撐醫護費用,難道她的三個子女都置之不理嗎?

而且老人在退休時享受中央機關廳局級幹部離休待遇,按照當時的國家規定,她的醫療費用全額報銷,又怎麼會存在看不起病的情況呢?更何況老人在晚年還依舊捐款希望工程,並聯系各方人士,在太原建設了兩所希望學校。難道説一個連病都看不起的老人還有此等精力做這些事情嗎?流言止於智者,不要被謠言所欺騙了。


結語

傅冬菊老人一生都如同菊花一般清淨高潔。回顧她的一生,她雖作為國民黨高官子女卻能堅持自己的信仰,並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父親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用大愛去融合小愛。坦坦蕩蕩,為國為民。如今我們作為享受如今美好明天的新時代青年,必將終身不忘先人之姿,以身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