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飛翔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文/寂寞的紅酒
吐蕃是我國曆史上一個非常強盛的地方政權。公元7世紀,吐蕃國異軍突起,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崛起為和大唐帝國、阿拉伯帝國相匹敵的世界一流強國。強盛的吐蕃帝國不僅和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開戰,而且不斷騷擾周邊其他國家和民族,比如住在吐蕃隔壁的印度人。歷史上,吐蕃曾兩次入侵印度,吐蕃軍隊一直打到恆河畔。但讓人疑惑的是,每次印度人打下印度後,都會匆匆離去,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吐蕃軍隊已經打到了恆河畔,為何沒有趁機把印度納入版圖?
首先,吐蕃看不上印度,起碼可以説對印度不感興趣。對於吐蕃人而言,温暖濕潤、肥沃富饒的西北草原和富庶的中原及四川地區才是他們的目標,因為那裏不僅有大量的人口和財富,而且氣候適宜,他們不僅能夠在當地長久的待下去,甚至可以非常滋潤的生活下去。雖然印度也很富庶,但印度和吐蕃兩地的海拔差距大、氣温差距大、空氣含氧量差距大,吐蕃人很難適應,無法在當地長期生活,吐蕃人甚至無法在當地生存,很容易水土不服和沾染疾病,所以他們對征服印度的興趣並不大。唐朝末期,吐蕃曾短暫佔領長安,但僅僅13天就自行撤退了。吐蕃人撤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能適應當地的環境和氣候。吐蕃人在關中地區尚且不能適應,不要説炎熱多雨、熱帶病流行的印度了。因此,吐蕃沒有把印度納入版圖並不難理解。
其次,吐蕃沒有精力去佔領印度。吐蕃主要盤踞在青藏高原地區,周邊強鄰環視,不管是大唐帝國還是阿拉伯帝國,都讓吐蕃倍感壓力,即使割據河湟谷地的吐谷渾和割據雲貴的大理都讓吐蕃非常頭疼。當時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都處於擴張期,處於下風的吐蕃被迫長期保持防禦的態勢,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對抗大唐帝國方面。公元8世紀時期,吐蕃國王赤松德贊有意拓展版圖,因此派兵佔領印度多個城池,並迫使印度各邦國紛紛臣服。吐蕃人在恆河邊立一塊石碑,表示石碑以內為吐蕃領地。吐蕃人還在印度的加爾各答立了一塊鐵柱,以示自己征服了這塊土地。但就在這時,大唐名將郭子儀聯合回鶻向吐蕃發動進攻,迫使在印度土地上馳騁的吐蕃撤兵回援,吐蕃被迫放棄了吞併印度的計劃。如果當初大唐沒有派兵攻打吐蕃,吐蕃吞併印度一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最後,吐蕃沒有能力佔領印度。吐蕃雖然非常強盛,但本部人口不多。鼎盛時期的吐蕃控制了青藏高原、河西走廊、四川西部、西域大部等遼闊的土地,領土面積高達510萬平方公里,人口將近1000萬(本部人口約300-400萬)。想要控制如此龐大的土地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吐蕃又要對抗大唐、阿拉伯等強大的對手,吐蕃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力去維持和鞏固對佔領區的統治。而印度和吐蕃中間隔着高大險峻的喜馬拉雅山,通往兩地的道路非常艱險,不管是向印度派兵還是運送物資,都非常困難,所以統治印度的難度尤其的高。實際上,即使打下來,怎麼把糧草物資運回都是個大問題。同時,吐蕃和印度中間隔着另一強國泥婆羅(尼泊爾),吐蕃想要有效地控制印度更加困難。所以,吐蕃想完全控制印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實際上,別説吐蕃沒有足夠的人力和精力,就是有,他們也無法統治人口眾多的印度。別看吐蕃人打仗厲害,但治理國家並不是很在行。當時吐蕃對地方的掌控能力其實非常薄弱,大部分地區只是從屬於吐蕃而已。當時吐蕃連河西走廊和西域等地都無法有效掌控,更不用説遠隔重山、人生地不熟的印度。即使吐蕃把這些土地納入版圖,也無法有效控制,遇到反抗搞不好還得倒貼錢,還不如讓各邦國臣服按期納貢來得實惠。所以,吐蕃人一般侵略就是搶完就跑,或者讓對方臣服納貢,很少會把佔領的土地納入版圖。因此,當吐蕃打到印度河畔,把印度劫掠一番後就撤走了。如果當初是大唐佔領了印度,估計現在中國地圖上又多了一大塊領土。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