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大學碩士,畢業後會選擇什麼工作?四川小夥劉沈廳的選擇出乎不少人意料。前兩年他回到家鄉四川眉山,種起了獼猴桃和晚熟柑橘。幾經磨礪,如今年銷售收入已達百萬元以上。“碩士務農”的新聞,也引發熱議。
碩士畢業當農民,真屈才了嗎?此前“海歸碩士務農”的消息,也一度被視為反面教材,“讀書讀傻了”“浪費資源”等説法不絕於耳。可仔細想來,名校學霸和職業農民的角色並不衝突。這些年中國農村變了模樣,農民也不再只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而是需要掌握專業、全面以及緊跟時代的技能。比如搞養殖、種植,不僅要善於利用新技術,同時也要掌握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手段,打得響品牌、搞得起產業。一言以蔽之,“新農人”真不是那麼好當的。
“農雖舊業,其命維新。”眼下,廣大鄉村有兩個頗具反差的現實。一方面,機械化農業、綠色農業、休閒農業、農村電商等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鄉村發展蒸蒸日上。另一方面,鄉村人才短缺比較嚴重,人員學歷、職稱、能力等跟不上發展需求。而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不僅有知識、有朝氣,更敢想敢幹,選擇回鄉創業不僅值得點贊,更大有可為。就拿劉沈廳來説,他不僅用做科研的精神和態度去種地,同時又積極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家鄉人,用雙手改變自己和身邊人的命運。從“新農人”到“興農人”,農民這份職業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澆灌着豐饒的土地,也澆灌着青春與夢想。
再進一步看,一直以來,名校畢業生的職業選擇,每每都能引發熱議。前有北大才子賣肉遭羣嘲,後有清北生應聘街道辦被質疑,似乎只有那些看上去光鮮亮麗的職業,才能匹配社會對名校生的期待。可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之別。懷揣一股熱情,踏踏實實做自己喜歡的事,任何時候都值得肯定。那些僵化的“擇業觀”“成功觀”,以及功利的“社會期待”,終會被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奮鬥案例擊破。
這個國慶假期,影片《一點就到家》收穫了不少好評。三個年輕人從大城市回到鄉村創業的故事,讓很多人頗為觸動。從電影到現實,劉沈廳們的經歷,在讓當代年輕人看到更多人生選擇的同時,也又一次傳遞出一個真諦:行行出狀元、人人能成才。這是時代的饋贈,也是時代的幸事。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