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所謂“
三尺講台,育桃李滿天下
”,講的就是教師做出的貢獻。本來教師這個職業確實挺好,但因為如今唯功利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後,已經很少有教師的初心只為育人了。
有一位14歲就成為北大生的天才少年,他本可以效仿潮流當一個流量講師,快速攫取利益。但他沒有,他堅持了教書育人的初心,幾十年默默無聞只為教書,這人就是哈理工的王曉琮。通過媒體的報道,我們見到了這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王曉琮的廬山真面目。
一,貌不起眼的大爺
王曉琮現實當中,確實是哈理工的講師。如果只看他的外貌,你完全不會認為他是一個大學講師。因為平時他不修邊幅,腳上常年穿着的是廉價拖鞋,衣着打扮甚至能用邋遢形容。如此形象,確實很難把他認為是大學講師,倒是容易認成一個流浪漢。
這個外人眼中不起眼的老大爺,平時在食堂吃飯時,要是碰到好吃的菜會舔舐乾淨盆裏的菜,絕不造成一點的浪費。這個形象不端莊,舉止不得體的老人,雖然與常人印象中的老師形象大為不同,倒是他確實是哈理工的講師,更是許多哈理工老師心中的偶像。
王曉琮經歷非常傳奇,他小時候便是一個天才少年,年僅14就考上了北大,後來完成在浙大的研究生學歷以後,便成了哈理工的一名講師。現在的教師很難一直待在一個學校裏任教,他們會為了升遷進入別的學校。
而王曉琮卻視金錢如糞土,在一個普通教師崗位上呆了40年的時間。這樣的選擇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以外的,大家都以為天才少年會卓有成就,但沒想到他會甘願平凡,成為了一個真正只為教育的“孺子牛”。
王曉琮的精神境界到了一定地步,他眼中穿搭就是蔽體之物,沒有時尚屬性。他的一生痴迷於數學的魅力,他甘當一個平凡人在教育崗位上發光發熱。他被哈理工的學生們視為金庸書中的“掃地僧”。
二,硬實力代言自己
王曉琮為什麼被哈理工的學生譽為掃地僧?這主要是因為學生佩服他的教學能力,要知道人家上課以前,從來不做教案,更是從來不帶教材。這種能力不是一般大學教師能夠做到的,其實對於許多第一次上王曉琮課的學生來説,他們也擔心他的能力。
然而當王曉琮開始講課,他展現出的強大知識儲備,以及語言間邏輯間的嚴絲合縫,會讓你驚訝。同時在課後對他的課堂內容進行復盤,再對照教材內容,你會發現所講的內容一絲不差。這就體現了王曉琮強大的記憶能力。
關於王曉琮變態的記憶能力,有這麼一件事情。據説有一次王曉琮要去美國學習,但沒有簽證無法去往,後來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了法國,而對於沒有接受過法語教育的王曉琮來説,聽法語莫過於聽天書,為了學習他花了半年背下了一本的法語詞典。
三,只為教書育人的大爺
如此硬核的能力,也怪不得哈理工的學生甚至教師,會對王曉琮生出仰慕之情。王曉琮為哈理工做出了許多貢獻,為它拿下了許多榮譽。他從2005年開始,經常帶着自己的學生去參加各類數學競賽,還參加了許多美國的大賽,同時王曉琮擔當起免費的翻譯。
王曉琮這不僅是為哈理工拿下的榮譽,也是展現了國人在數學教育領域卓絕的實力,體現了大國教育的優勢。據不完全統計,如今王曉琮大概為哈理工拿下了近百個數學競賽的優勝榮譽。
後來有學生偶然把王曉琮的事蹟傳上網絡,他成了大家口中的掃地僧。名氣突然大增,來邀請他做採訪的新聞記者是絡繹不絕,但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低調,不願接受採訪。流傳在外的事蹟,通常都是學生口述得來。
哈理工教師火爆網絡,校長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免費替學校宣傳的機會。然而即便是校長出面,依然被拒絕,王曉琮更是表態,以後要是再有采訪,他就要辭職離開這個他服務了四十多年的地方。
對於王曉琮來説,所謂的掃地僧名譽根本不值一提,在他心中高高掛起的永遠只有孩子們的教育。後來王曉琮榮獲哈理工頒佈的學生最喜愛教師獎。王曉琮視名利如糞土,真正把魯迅口中的“俯首甘為孺子牛”實現了。
四,四十年未評職稱
其實王曉琮作為哈理工教師,已經堅持了近四十年時間。王曉琮在教師隊伍中確實是一股清流,例如一般大學教師都在拼命地想要升職稱漲工資,而王曉琮四十年裏職稱都沒有變過,依然只是一個講師。
其實對於一個14歲就上了北大的天才來説,職稱保持不變不是他的能力不夠,而是他不想。對於王曉琮來説,職稱不過是一個頭銜而已。他的心願是教授出好學生,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奮鬥終生。即便是最初級的講師職稱,對於講課教授知識來説,這已經足夠了。
如果你是第一次從網上見到王曉琮樸素的形象,你一定很難想象這會是一個大學講師的形象。光從表面來看,王曉琮的生活比之流浪漢沒有區別。而且你若知道他是14歲就上北大的天才,最後卻只做了平凡的大學講師,你會更加驚訝的。
總結:
對於王曉琮來説,教書育人是他一生的堅持與熱愛。名利在他面前如糞土煙雲,所以他不會在乎外在穿着如何,只要能夠遮蔽軀體就行了。王曉琮對於教育有着遠大的追求,這才能讓他忽略物質上的追求。其實他靠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在這個網絡時代成為紅人,收穫不菲的利益。俯首甘為孺子牛是王曉琮的教育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