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本該是兩個親密無間的國家,卻成仇人,多年前一國曾幫另一國建國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經典

隨着,伊朗對於核武器的研究逐漸深入,以色列越發的感覺到了壓力和威脅,於是,開始向國際控訴伊方的所作所為,並暗示要用武力摧毀他們的核武器基地。但是,對於此伊方卻是不以為意,他們甚至宣稱:“如果以方敢率先動武的話,他們也會不甘示弱。”
之後,兩方因為這個問題而糾纏在了一起,你來我往都在互相的威脅和指責,在國際方面來看,他們顯然已經是仇人。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兩個國家在幾十年以前還非常親切友好的,而他們的緣分更是在數千年前就已經結下了。按理説,他們之間應該是友善的,那麼,究竟因什麼原因,導致他們的關係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這幅模樣的呢?
公元前兩千多年以前,以色列人統一聚集在一個名為“猶太王國”的帝國裏。後來,新巴比倫王國的國王掠奪了他們的土地,還搶掠城中的財物,最後,連聖殿也被燒了個精光。同時,無數的古猶太人,被他們押送到了巴比倫當奴隸,這便是當時著名的“巴比倫之囚”事件。自此,部分猶太人開始了其流浪生涯。
後來,波斯人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進入了現今的伊朗境內,建立了波斯帝國,很快,他們便率領大軍覆滅了曾經的巴比倫王國。並且,這些波斯人還將受困於原先王國的奴隸們全都放生了,有的還專門安排士兵將其護送回家。並且,他們還專門安排人手,為他們在廢墟上重新修建家園。
歷史記載,猶大國先後被尼布甲尼撒二世擄掠了三次人口,第一次是在前606年,第二次是前597年,第三次是前586年。直到波斯王居魯士殺了新巴比倫王朝的攝政王——伯沙撒,並佔取了新巴比倫之後,居魯士下令允許這些猶大人回耶路撒冷重新建造聖殿。
至此,原先的階下囚們,受益於波斯的解放政策,終於可以返回家中,安心建設自己的國家了。之後,猶大人分三批陸續回到耶路撒冷:第一批由所羅巴伯於前538年率領回國,人數為42,360;第二批由以斯拉於前458年率領回國,人數約為1500;第三批由尼希米於前432年率領回國。
不僅如此,波斯領袖居魯士還專門將收集到的數千件聖殿聖物交還到了猶太人的手裏,這些舉動讓後者非常感動,而當時波斯人在他們眼中,無異於恩人一般,受到了他們的一致尊崇。
返回故鄉後,猶太人重建自己的家鄉,並開始了長達四百多年的統治時期。毫無疑問,倘若沒有波斯,那麼,也就沒有後來的以色列,而伊朗人就是原先波斯人的後代,因此,從這一方面來説,他們兩個國家就應該非常親近才對。後來,無論是波斯,亦或是猶太國,都遭受了其他民族的侵襲和攻打,面對強悍的敵人,他們被先後滅國,並在此期間內被多個政權反覆操縱。
由於先前的糾葛,伊、以兩國一直都相處的非常和諧,甚至,可以用“親密”兩個字來形容。雖然,名義上兩國沒有承認同盟關係,但是,事實上他們已經與同盟國無疑,以此,這段時間也就被國際公認為他們的“實際聯盟期”。
建國之後,為了將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流轉送入伊朗,自此,伊朗就成為了他們的一個免費的轉送站,負責將位於伊拉克的猶太人送回本國。兩年之後,伊朗主動承認以色列方的國家地位,只是因為受到國內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伊朗才沒有與其正式建交。
1957年的時候,兩國的關係到了飛速發展的時代,但是,受限於國家內宗教的強烈抵制,伊朗國王只好將他們兩者之間的關係仍舊維持在承認國家地位的層次上,而這也是後來他們兩國關係的一種基本模式。到了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猶太人的生活環境仍舊是不安全的。針對於這個問題,伊朗方面則選擇了給予很大程度的支持。
但是,好景不長,隨着巴列維遭到流放,兩國逐漸開始交惡,在針對於核武器的問題上,伊朗方面明確的表示不滿。而伊方的現任統治者霍梅尼由於仇視一直支持以色列的美國而態度堅決。可以説,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兩國之間可謂是火藥味十足,不過,究竟會不會真的打起來,輸贏又是如何,我們則需要繼續等待事情的發展了。
參考資料:
『《“巴比倫之囚”事件》、《歷史上的猶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