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努把力,到大學想怎麼玩怎麼玩!”
“大學就是自由的天堂”
……
初入大學半年
很多同學發現
大學生活好像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樣
每天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
但又不想每天這麼渾渾噩噩過下去
“我真的很想改變!”
迷茫從何而來
相比高中階段
學習目標相對清晰
自主規劃要求不高
那時候自身的成長
在某種程度上是可視的
但到大學階段
課程需要自主選擇
上課時間相對靈活
業餘生活非常豐富之時
很多同學甚至會有一種
“逃一節課沒人發現
多上幾節自習也沒見進步多少”的錯覺
這樣沒有目標感的大學生活
很容易導致間歇性振作
進入日常化“摸魚”狀態的負循環中
不僅會獲得感缺失
還會疊加自己的“負罪感”
可以發現迷茫出現的根本原因
主要有兩個方面:
1、高中與大學兩個發展階段的轉變
2、大學的開放包容性與自我認知度不相適
也就是説
既沒有完全認識大學
也沒有很好地認知自我
即便這樣也不必焦慮
這是我們在成長髮展轉變過程中
很自然的一種狀態
想要解決不難
但需要思路清晰
不斷實踐
完成一次“成長推演”
此時
不妨找一間安靜的自習室或圖書館
帶上一支筆和幾張A4白紙
在安靜的環境中邊想邊記錄
讓思考的痕跡可視化
可以幫助你很好
很清晰地進行成長推演
拋開大家總談的業餘時間怎麼樣規劃
如何豐富大學生活?
首先,要先區分清楚一對關係
即大學生的“主業”和“副業”是什麼
毋庸置疑
大學生的“主業”一定是學習
但在回顧大一的學習生活時
在進入新環境
加入新社團
結交新朋友之後
你真的做到認真學習了嗎?
每一節課都去上了嗎?
去上課的時候都認真聽了嗎?
課後的作業都是自己獨立完成的嗎?
每天又有多少時間在“真正地”學習?
面對一連串的追問
你誠實地寫下自己的答案
或許可以找到一部分獲得感缺失的原因
大學階段更應把首要任務
——學習放在第一位
只不過這一階段的
學習方式、方法、空間
都有所變化
學習研究的過程要求
更獨立、更專一、更注重方法
同時,學習也是在
充滿未知性和可能性的大學生活中
較為確定的一部分
因此認真學好專業課程
在上課、實驗、作業、考試等環節中
持續輸出可視化成果
這也是大學生活安全感的最主要部分
而在實際校園生活中
許多同學思考的是
如何平衡學業
與學生工作、興趣社團等的時間分配
殊不知我們應該
先把學業這個基本盤做好
為未來發展打好基礎
再去給自己的
全面發展規劃路線圖
需要説明的是
二者亦不矛盾
乾貨一
迷茫的時候,先別想太多,首先搞好專業學習這點不會錯。
在迷茫中探路之前
要先搞清楚兩件事
即發現大學和認知自己
這是一個在主動探索
發現大學的基礎上
逐漸認知自我價值和興趣的過程
也是一個以自我實現為能量的
正向成長循環
這一點的目的在於
幫助你找準“副業”的方向
將課餘時間豐盈充實起來
助益全面成長
自我價值因人而異
包含國家社會生活中的公約性價值
也有追求人生進步的發展性價值等
在大學校園中
可以是在班級或社團組織中貢獻力量、承擔任務
也可以通過自身的特長和優勢助益國家社會發展
在校園生活視閾內思考價值的同時
就已經是在
主動思考、探索發現大學學習生活中
價值分佈的過程
如果能夠在自我價值實現上持續做功
即可以發揮“長板效應”
累蓄能量
同時不斷建立自信
增強現實獲得感
另一方面
興趣則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
自己已經有較為明確的興趣方向
那儘可充分享用大學提供的舞台
盡情施展才華
豐盈自己的生活
另一種是
同學們常説的
“我也不知道自己對啥感興趣”
這需要對大學生活有較為全面的瞭解
可以通過主動
諮詢老師、進行朋輩溝通等實現
將收集到的信息和重點
按照不同類別畫出清晰的樹狀圖
再結合以後
自身感受、職業規劃等
做出相應選擇
繼續培養和實踐
乾貨二
搞好專業學習的基礎上,要充分發現大學學習生活的價值分佈和認知自己的興趣價值,並落實在紙面上進行選擇規劃。
理清“主業”和“副業”的
方向和路徑後
迷茫感僅可減輕少部分
真正克服迷茫期焦慮情緒的
關鍵在於實踐
即將上述的構想“變現”
因此
要在實踐中落實好兩個關鍵詞
即持續努力和持續改進
選擇合適的方法或許因人而異
但走出迷茫的路上
有一點不可或缺
那就是必須要踏踏實實地努力
真正的捷徑
就是一個“幹”字
做好這個方面
要抓住兩個關鍵要素
一是心態
二是方法
在下定決心做好一件事的時候
要客觀地認清
隨時可能接受挫折
和事成不易的考驗
必須要有靜氣和耐心
而不是稍遇坎坷
就立馬調轉“風向”、改變計劃
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同時
要注意不能盲幹
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階段
所選擇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但在成長過程中
階段性的可視化的進步一定要有
沒有進步也就沒有獲得感和正反饋
所以必須要在自己成長髮展過程中
進行階段性小結
並針對自己出現的問題加以改進
逐期疊加
如此便會發現
自己的興趣正在持續加強
自己的價值正在螺旋上升
很快即可走出階段性迷茫
乾貨三
始終保持“持續努力+持續改進”的狀態,沉心靜氣,久久為功。
此刻你的筆下
或許已經記錄不少思考
以上建議權做參考引導
相信你枕筆之時
來時困惑,輕舟已過
本文作者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輔導員徐明權
轉自:共青團中央知乎官方賬號
來源:中華全國學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