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林田完成了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簽約曾經績點1.8,差一點退學的他如何在改變中實現逆襲?
(績點,是評估學習成績的一種方式,每個高校各有不同。復旦大學學生的績點是根據每門課程所得等級換算後相加,再平均到所修學分的平均數,滿分為4.0。1.8是一個比較低的分數。)“你需要有質疑命題本身並不成立的自信”2019年,林田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受到了華為的關注。去年暑假,林田進入華為無線產品部門實習。實習一段時間後,他被部門主管推薦參加“華為天才少年”的面試。印象中最深的一輪面試,是面試官讓他通過電子黑板,在幾分鐘之內,把所做工作的核心思想進行講解。“面試的時候,我們可能下意識地認同面試官拋出的觀點,但這裏面是不是有‘陷阱’,需要快速反應。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命題,你需要有質疑命題本身並不成立的自信。”“至今,我仍感謝‘績點1.8’的那段時光”如此自信的林田,誰能想到他在大一第一學期的績點只有1.8。“當時,我以為大學隨便玩玩就可以了,完全沉溺在遊戲之中,期末考的時候才發現功課完全荒廢了。”林田説。相比成績的打擊,更讓他難過的是父母的失望。春節期間,老師打電話到家中,詢問是否因家庭經濟困難耽誤了學習,並告知這樣的績點繼續的話,會有退學的風險。“萬家燈火喜度元宵的那天,父母卻要送我去車站返校參加補考。”他回憶,“在只有我一個人的寢室裏,面對冰冷的牆壁,突然就感覺無比地想家。我暗自下定決心,以後絕不能再掛科、再補考。”大二擇方向時,林田進了通信工程專業。用他的話來説,“給了我一次救贖的機會”。他遇到了帶着他一起學習的室友,給予他支持的輔導員,給他無限信任的導師。“我覺得,這就是命運最好的安排吧。”
不希望辜負別人期待的他,開始“打開”自己,積極擔當班委、參加班級活動,努力從大一的狀態中走出來。“當時給我們上課的系主任遲楠老師找到我,她每天都在閲讀最新的文獻。信息行業正在經歷劇變,稍不努力就會被時代所淘汰。”林田説,“遲老師的話點醒了我,在學習和科研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刻苦勤奮與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卸載了電腦中的網絡遊戲,取而代之的是課程相關的電子書籍;課餘時間不再窩在寢室,三教、光華樓裏都有他的身影;反覆刷課後習題,並提前預習知識……憑藉着不懈的努力,在大三學年,林田取得了接近滿分4.0的優秀績點。重拾自信心的他,開始嶄露學習的潛力。前不久,林田拿到了國家獎學金,獲評2020-2021學年復旦大學優秀學生標兵。這些都是林田最初不敢奢想的。“最開始的目標很小,只想着至少不能被退學。”他笑道。“至今,我仍感謝‘績點1.8’的那段時光。”他説,那段時光錘鍊了他的意志力、抗壓力。“已經是從低谷走出過的人,無論再遇到什麼困境,我都沒有理由不相信自己能走出來第二次。”“過去的六年,是我迄今最快樂的六年”初見導師朱宇,由於大一時期的挫折,林田不自信地告訴朱宇自己的績點不算高。但朱宇給了他意外的信任,“他笑着告訴我,自己從來不以績點高低去評判學生。他覺得我有足夠的潛力,也相信自己的眼光。”林田説。“朱老師讓我安心提升績點,如果沒有保研的話,他也願意等我考研,再去做他的學生。一個人在低谷的時候,如果有人能給予他十分的信任,是彌足珍貴的。”提到他的導師朱宇,林田眼含熱淚。
林田(第二排右一)和導師朱宇(第一排中)以及實驗室團隊
林田回憶,研一時的某個晚上,他照常在實驗室看論文。“我腦海中突然湧現出一個想法,第一時間徑直跑去找朱老師討論。實驗室和他的辦公室只隔了一條短短的走廊,當時他已關上房門,揹着包出來。”得知林田的來意後,朱宇重新進門、開燈,坐下來細細討論。等林田回到實驗室時,才發覺已經過了半夜十二點。“朱老師無論再忙碌,總是會在我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並給予我力所能及的幫助。”“朱老師是最為學生考慮的那種老師,‘一年必須發多少篇論文才能畢業’這類問題,在朱老師實驗室是不存在的。他的要求是學那些你覺得有意義的東西,做那些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情。而他則會盡可能地給你提供一切需要的支持。”林田説。在進入實驗室的六年時光裏,林田從未稱呼過自己的導師為“老闆”,在他看來,朱宇和他是無比純粹的亦師亦友的關係。“朱老師給了我足夠的科研空間,又儘可能尊重我的科研興趣。所以,即使通宵達旦也不覺得累。”日常科研生活並非一帆風順,林田也會碰到很多難題。又是一年春節期間,林田投稿的第一篇論文,收到了被拒的消息。朱宇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他,科研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沒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無法走得更遠。在朱宇的鼓勵和幫助下,通過不斷地修改完善,林田的論文最終得以發表。截至目前,林田已發表13篇論文,其中SCI 論文8篇。“這些論文都是科研的‘副產品’,我真正享受的是可以自由地不斷學習的過程。”林田感嘆,現在回頭看,科研路上歷經了大大小小的挫折,但相比在實驗室獲得的那些由衷的快樂,都顯得微不足道了。“過去的六年,是我人生迄今最快樂的六年。”“科研路上能夠自由馳騁,同樣離不開我父母的支持。”林田説。他透露,自主招生填報志願的時候,父親本希望他能報考經管類專業,但當他堅持選擇技術學科方向時,父母還是給予了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父親從小就鼓勵我生活中處處多思考。比如在等候飲料時,父親會讓我思考店裏各種機器的工作原理;去理髮店時,父親會認真地跟我探討,未來機器人代替手工洗頭髮的可能性和技術難點。”在父親的引導下,林田從小就養成了善於思考的習慣。“我一直希望,謹以我所有的努力,讓所有關心我的人可以露出微笑。”“復旦,是我第二個家”“每次從地鐵站下來,看到高高佇立的光華樓,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這裏,算是我第二個家了。”在復旦,林田度過了將近9年的時光。“復旦的學風滋養了我整個學習生涯。”他説。如何形容復旦?滿足和熱愛。初來複旦的時候,他並沒有太多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如今,他常和實驗室的學弟學妹説的一句話是:鑄就復旦榮光,我輩義不容辭。再過幾個月,林田將帶着復旦給予的這份滋養加入華為,他希望自己初心如磐,繼續在通信領域深耕,為科技創新注入自己的力量,為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
來源:解放日報·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