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在戰國時期有重要地位,投資兩人皆成皇帝
今天曆史頭條小編給大家帶來呂不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戰國末期,風起雲湧,七雄爭霸,一批改變歷史過程的人物紛紛登場亮相,而呂不韋就是其中非常奇特的一位。這位大商人依附敢想敢幹與高低鑽營,在秦國的政權發展與統一中國大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呂不韋,姜姓,呂氏,名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
《史記·呂不韋列傳》中有一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之敍述:“呂不韋賈(經商)邯鄲,見(子楚,秦國質子)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這段簡單的文字,產生於一個紛亂的歷史背景,形成了一個至大的歷史結果。用時下的流行語來説,呂不韋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公元前267年(秦昭襄王四十年),秦昭襄王之子悼太子死於魏國。年邁的昭襄王無奈立悼太子之子安國君為太子。而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而且有一個非常寵愛的妃子華陽夫人。美中不足的是,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安國君有個排行居中的兒子名叫子楚,作為秦國的人質被派到趙國。因為秦國多次攻打趙國,所以趙國對子楚這個質子也不以禮相待。
被呂不韋視為“奇貨”的子楚在趙國既沒有華屋“寶馬”,也沒有身份地位,所以“門庭冷落”。但具有“經濟頭腦”和“政治眼光”的呂不韋卻看到了“富貴人生的重大希望”。據説呂不韋前去拜訪子楚,對他説道:“我能光大你的門庭。”子楚笑着説:“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門庭,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説:“你不懂啊,我的門庭要等待你的門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呂不韋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談。這一談不打緊,談出了秦國之後的兩任國王,其中一個,成為中國第一位皇帝。
與其説這是一場談話,莫若説是商人呂不韋的一場政治豪賭和“獻金交易”。他先拿出五百金送給子楚,作為日常生活和交結賓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買珍奇玩物,去秦國遊説,終於使華陽夫人勸説安國君立子楚為太子。
被歷史機遇大大青睞的呂不韋此時交上了好運,此後大秦帝國的歷史車輪彷彿按照呂不韋設定的方向前進:安國君繼秦王位,守孝一年,加冕才三天就突發疾病去世了。子楚順利繼位為秦莊襄王。呂不韋被任命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户成為他的食邑。而且,莊襄王即位三年之後再次死去,太子趙政繼立為王,尊奉呂不韋為“仲父”。至此,中國歷史上最大一筆政治獻金交易到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史傳呂不韋最興盛之時,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而奴僕竟有上萬人。
大商人呂不韋得到了政治地位和鉅額土地財富之後,又看上了更為“值錢”的“千秋之名”。他模仿戰國“四公子”的做法,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一時門客雲集。但這個商人的“投資眼光”顯然高出其他“四公子”:他沒有讓他的門客們天天無所事事,而是集眾人之智慧,寫下了一部流傳千古的名著《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説,“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為了使這本書更加精益求精,呂不韋甚至把書的內容寫在布匹上,刊佈於咸陽城門,懸賞諸侯各國遊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但是最後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件事為後人留下了“一字千金”的成語。
後來的故事就不是呂不韋所能把握的了。先是呂不韋與趙太后淫亂,後呂不韋見秦王長大,恐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就暗地尋求了一個“擁有巨大陽物”的嫪毐作為門客,並想法把嫪毐進獻給太后,結果,在趙太后的寵愛下,嫪毐亦成為秦國的權貴,並自以秦王“假父”相稱。後來,秦王與嫪毐發生權力之爭,嫪毐被秦王滅三族,兩個兒子也被摔死,事情牽連到呂不韋,在更具雄才大略且掌握着國家權力機器的秦王嬴政面前,呂不韋不得已飲鴆自殺。
中國歷史上之著名人物,做官做到極致,最後再退而經商,再做到極致的,以范蠡為尊;而把商人做到極致,能當官而且把官做到極致的,後世無人能出呂不韋之右。然而,以春秋戰國時紛亂環境,做完大官再做大商人者,屬於隱於世,能夠保持善終;而做商人再做官者,卻屬於“逐名於世”,最終其結果可想而知。
呂不韋雖有大才,然其經商謀國,專以私心為之;其以子楚“奇貨可居”,並獻子楚以趙姬,目的皆以私心作祟,是以其最後之不善終者,實德不配位之屬。然而,竊所嘆者,在先秦諸子著作中,《呂氏春秋》雖被列為雜家,實以黃老思想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權下實行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用這一思想治理國家對於緩和社會矛盾,使百姓獲得休養生息,恢復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呂不韋編著《呂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國綱領,又給即將親政的秦始皇提供了執政的借鑑。可惜,由於呂不韋個人的過失,使秦始皇對這部書棄而不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呂氏春秋》的價值逐漸為後人領悟,成為了解戰國諸子思想的重要資料。呂不韋以其“一字千金”的《呂氏春秋》,既向世人留下的寶貴的思想財富,又以作者本人曲折複雜的人生經歷向後人闡釋了德才之間的辯證關係和追名逐利對人的甚大毒害,此以警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