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了學生睡眠時間要求,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同時,合理安排學生就寢時間,小學生就寢時間一般不晚於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於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於23:00。(4月2日中國新聞網)
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睡眠嚴重不足,平均九成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長未達標,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教育部發布的《通知》,明確了學生睡眠時間要求,但如何將文件落實下去,需要“動真格”對症施治,讓孩子們真正有充足的時間保證睡眠。否則,落實僅有“紙面措施”而已,也就沒有多大現實意義。
調查報告分學段分析,有95.5%的小學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時,平均為8.7小時;有90.8%的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時,平均為7.6小時;有84.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平均為7.2小時。究其主要原因,其一,學業負擔過重、壓力太大。中小學生除學校老師佈置的繁重作業,往往還有課外輔導班佈置的作業需要完成,不少高年級學生做作業常常超過深夜12點,緊張的學習擠佔了大量睡眠時間。其二,使用電子產品、玩遊戲,也是影響學生睡眠的重要因素,深夜做完作業後又開始玩手機、打遊戲,加劇了學生晚睡現象,導致睡眠時間嚴重不足。
中小學生長期睡眠不足,將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會誘發精神病,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為保證中小學生睡眠,《通知》明確要求,要防止學業過重擠佔睡眠時間。中小學校要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加強作業統籌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合理調控學生書面作業總量,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自習課或課後服務時間,使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避免學生回家後作業時間過長,擠佔正常睡眠時間。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後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羣打卡等任何形式佈置作業。也就是説,應當進一步減輕學業負擔,為學生睡眠“讓路”。
《通知》還要求,要合理安排學生就寢時間;家長應督促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各地教育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切實加強對轄區內註冊登記或備案的線上培訓網課平台、網絡遊戲的規範管理,採取技術手段進行監管,確保線上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以上要求可謂對症施治,但在中高考升學壓力之下,學校、老師和家長或許根本就不會理睬《通知》,或僅僅制定“紙面措施”來應付檢查、矇混過關,而孩子們則不可能按時休息和保證睡眠時間。
筆者認為,保證中小學生睡眠需要“動真格”,教育部門、學校、老師和家長等社會各方,應嚴格按照《通知》相關指導和要求進行落實,並層層加強監管,防止在落實中走樣或敷衍了事,杜絕“紙面措施”。此外,教育部門還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均衡教育,並逐步改革現行中高考“唯分數”的評價機制,從中小學教育的考評制度上,多給孩子們減壓、減負。這樣,孩子們才不會那麼累,每天能真正睡一個好覺,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