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一天,風和日麗,廣西民政廳廳長朱椿心情很好,準備出門郊遊。
他坐着大轎準備出城,圍觀人羣裏突然走出來一位老人,白髮蒼蒼,腿腳不便。老人走上前去,在朱椿的轎前跪下,舉起一封書信。這很明顯又是“刁民”來上書告狀了,朱椿氣壞了,生氣地問:“你要做什麼?”老人聲音沙啞:“我們快過不下去了,小民有幾個建議,請大人過目。”朱椿把老人的書信拿過來一看,裏面是老人對當地政策的一些看法,主要有這麼幾條:
第一, 老百姓生活艱難,税負太高了,建議朝廷減免税負,能讓底層百姓有口氣喘。第二,最近廣西自然災害多,很多窮人忍飢挨餓,沒有人管。我建議在各地建立糧倉,以在危難時刻救濟百姓。第三,廣西好多地方有人在種鴉片,沒有人管,這對百姓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希望朝廷能明令禁止種鴉片。第四,取消連坐制。
這個老人名叫吳英,讀書讀了一輩子,科舉沒考中,但也不想就此埋沒,所以當起了民間學者,做一些和百姓生活有關的課題。這些建議正是建立在他對民生的觀察與理解之上的。
坐在轎子裏的朱椿看到這封信後,也沒心情遊山玩水了,馬上帶吳英回衙門。朱椿問:“你背後有什麼人支持,老實交代!”吳英説:“支持我的只有桂林千千萬萬的百姓們。”朱椿心想,如此“刁民”,背後必有反清勢力的支持,於是馬上寫了一封報告給上級領導,詳細講明瞭此事。
朱椿給吳英定了兩大罪狀:一個罪是犯大忌,原因是吳英的行文裏寫了這樣一句話“聖上有萬斛之弘恩”,這句話一看就是拍皇上馬屁的,但問題是乾隆的名字叫弘曆,而這裏有個“弘”字,明顯是公然犯忌,必須嚴懲;第二個罪是説吳英一介草民,竟然敢對朝廷政策指手畫腳,還給朝廷提意見。
第二天,朱椿的上級領導—廣西巡撫下令,逮捕所有和吳英有關的人,並且派兵抄了吳英全家。
廣西巡撫覺得自己幹了件好事,又寫奏章向乾隆彙報,以表忠心,奏章裏説:“吳英有幸生在這麼一個輝煌盛世,卻狂妄自大,還敢批評朝政,絕對是喪心病狂,罪不容誅;我認為應該凌遲處死吳英,吳英的兒子應該全部連坐,妻女都發配為奴。”
乾隆看到這份奏章後,認為案子辦得很好,批示説:“朕是一位仁慈的君主,為了展現朕的寬厚仁慈,別凌遲了吳英,改為斬立決吧。其兒子和妻女該殺的殺,該發配的發配。”
吳英就這麼死了,一個完整的家庭瞬間毀滅。吳英心裏裝着父老鄉親,他認為自己作為一個讀書人,應該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為民請命,拯救百姓的苦難。可是,他碰上的是清朝最大的“盛世”,而這個“盛世”只允許有服從、讚美、歌頌,不允許有質疑和反對。這樣看來,清朝在乾隆之後逐漸走下坡路也是有原因的。
有趣,有料,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