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這個官職也一直流傳下來,到了唐朝時期,如果出現縣令偶爾缺職的情況,就由別的官員前來代替縣令職務,又被稱呼為知事。而縣令制度也傳到了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區。
而當到了唐朝末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時候,因為這時軍閥混戰,勢力割據混亂,宋太祖趙匡胤在建立宋朝之後,對於如何削弱各方軍閥的勢力,和抑制各地官員們的權力,可以説是絞盡腦汁。
後來,趙匡胤決定不再任命當地的官員,而是直接從朝廷派遣官員,管理地方的事務。因為朝廷的官員大多數是趙匡胤培養出來的心腹手下,比較忠心,趙匡胤比較放心,這樣便於趙匡胤的管理。同時,他也用這個手段廢除了前朝一直沿用的刺史、太守、縣令等地方官員的職位。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宋朝沒有地方官員了,取而代之的是地方事務都由中央派遣官員來管理。
知縣被稱為七品芝麻官,聽起來並不是官職多麼大的官員。但是到了後來的明清時期,要想當上縣令,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讀書人讀了一輩子,直到窮途末路,都沒有走上致仕之路。到了清朝,要想做縣令,要麼通過科舉考試,要麼通過他人舉薦、花錢買官等方式。
清代的時候,參加科舉考試,必須通過童生試,鄉試,會試三大考試,然後才能取得秀才、進士、舉人等功名,才能走上官途。而科舉考試的競爭又是十分的激烈;如果選擇花錢買官的話,在清末時期買一個縣令需要四千六百兩的白銀,相當於一百三十個普通家庭一整年的花銷。能夠買到縣官的家族,非富即貴。
不僅想成為縣令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即便當上了縣官,面對各種繁瑣的工作,更加令人頭痛。大到政治派系紛爭,重大治安問題,小到百姓們之間的民生瑣事,都需要縣令一一管理。如果百姓遇到一個鐵面無私、兩袖清風的好縣令,就能夠造福一方的水土。如果縣令是一個貪生怕死、見錢眼開之輩,則只會苦了當地的百姓。
歷朝歷代也誕生出了很多十分優秀的縣令,比如説海瑞,他在擔任淳安知縣的時候,不僅十分的清廉,而且精明能幹。他在任期間體恤民情,推行各種有利的制度,是一代清官,被載入了史冊。
除了海瑞,還有鄭板橋,他不僅是一名名垂青史的畫家,也是一名十分優秀的縣官。鄭板橋出身貧苦,長期以賣書畫為生,所以體恤民情,經常身穿便服到鄉村裏面去視察,並且不允許大張旗鼓,打擾百姓。他為百姓做的最大的貢獻就是當地頻繁發生災情的時候,他向朝廷稟報實情,並且開倉濟民。可謂是父母官啊。
雖然做縣官不容易,做一名清廉有為的縣官更是難上加難。但是歷史上卻有這樣的一個家族,這個家族連任了500多年的縣官,即便是改朝換代也從沒有動搖過這個家族在當地的勢力。這個家族就是孔家,這個地方就是如今的曲阜。
從北宋時期開始,孔子的嫡系子孫孫們被封為了衍聖公,開始的時候,衍聖公只是個沒有實權的官。之後隨着儒家學説的地位不斷上升,孔家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到了元朝的時候,被提升為了三品官。而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更是將衍聖公封為了一品大官。後來到了清朝的時候,皇帝更是允許衍聖公可以在皇帝的御道上面騎馬。
孔家世襲曲阜縣令是從元朝開始,雖説在唐宋時期都有擔任過縣令一職,但都不是世襲制。
宋末元初時期,同時有三位衍聖公,其中金朝命孔端操為衍聖公,而南宋政權則封孔端操的哥哥孔端友為衍聖公,蒙古則推崇孔元用為衍聖公,並世襲曲阜縣令。後來南宋金朝相繼滅亡後,南宋衍聖公宣佈放棄爵位,而金朝世襲的衍聖公又被蒙古(元朝)封為了衍聖公,這樣一來就和蒙古之前推崇的衍聖公有了衝突,為了解決這個矛盾,蒙古大汗命金朝世襲的衍聖公世襲爵位,將蒙古原本封的衍聖公撤銷爵位,並由其後裔世襲曲阜縣令一職。
從元初世襲曲阜縣令起,到乾隆二十一年才被廢除,前後歷經元明清三朝500餘年。
説實話孔家也夠忙的,不光要負責儒家學説的文化傳播,還要做好當地的父母官,治理各種瑣事。每年還要舉行祭孔大典,當朝皇帝不時還要親自參加。擔任縣令的不一定是衍聖公本人,可能是族裏其他孔子的嫡孫。
在嘉靖帝的時候,曾有人進言建議取消孔家連任曲阜縣令的制度,但是受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大臣認為這是歷朝歷代傳下的規矩,必須要遵守。只不過嘉靖帝派人定期去考察孔家的政績,這在之前是沒有的。
如今的孔家依然很輝煌,門徒遍佈各界,在全球都有很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