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學校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自食其力,有尊嚴地活着
半月談記者 柯高陽 黃佳藝
操場的彩虹跑道上,不少孩子正在奔跑鍛鍊;教學樓頂層的排練廳裏,管樂團的同學正在排練新學的曲子……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校園,看上去與普通的學校沒有什麼兩樣。唯一不同的是,這裏的學生都是盲孩子。
學校不起眼、學生不好教、老師不願來,是許多特殊教育學校面臨的共同困境。如何讓特教學校成為幫助殘疾孩子自立自強的“造夢空間”?黨的十九大代表、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長李龍梅,用20年時間交出了她的答卷。
現在,在李龍梅呵護下長大的學生,有的憑藉管樂之技登上了國際舞台,有的已經圓了大學夢,有的在社會上站穩了腳跟,成為新時代自立自強的勞動者。
每當有畢業返校的學生握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説着感激的話,她都難以平靜:“這麼多學生能夠自食其力,有尊嚴地活着,就是對我的最大褒獎。”
1
重整面貌,讓校園煥然一新
2001年,在重慶市南岸區一所普校任教的李龍梅被調入重慶市盲人學校工作,第二年正式擔任盲校校長。
彼時,盲校是塊許多人不願接手的“燙手山芋”:學校僅有一棟破舊的四層教學樓,辦學條件很是簡陋;宿舍沒有飲水機、熱水器,孩子們喝水、洗澡都只能下樓打開水;學校賬上僅有2萬元,但還有近3萬元的教師社保欠繳,已經是“入不敷出”。
缺錢發展、缺人支持,窘迫的狀況讓學校的發展步入了“寒冬”,老師在外面提起學校都覺得臉上無光,一些老師萌生去意,想方設法尋求調去其他學校。
“人可以窮,不可以沒有骨氣。我會肩勞任怨,讓孩子們有書可讀。”她拍着桌子向老師們保證,她將起到帶頭作用,讓學校發生由裏及外的變化。
説幹就幹。李龍梅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她從自己做起,從細節做起:教室玻璃布滿灰塵,課間她拿來報紙擦洗;廁所髒了,午休時她帶頭刷洗蹲位;學校宿舍洗澡不便,有的盲孩子身上有異味,放學後她就帶着學生到自己家洗澡,還捐出自家的乾淨衣物。
在校長的帶動下,全校教師陸續加入進來,清理垃圾、除草種花、佈置教室……一個窗明几淨、清清爽爽的校園呈現在大家面前。來學校參觀的領導和家長都感嘆:“盲校和以前不一樣了。”
“當時並不覺得打掃衞生有什麼用,但看到學校煥然一新後,工作的心情好了很多。”經歷過“三年行動計劃”的教師周遠琦説,3年時間下來,老師和學生的精神面貌大為改觀,一些原本想走的老師又決定留下了。
與此同時,特殊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開始實行特殊教育免書費、免學費、補生活費,給特教學校教師提高特殊教育津貼,生均公用辦學經費逐年增加。
學校的搬遷也提上日程,被列入重慶市2008~2012年十大公益性項目,由政府投入8000多萬元建設的新校園於2011年竣工投入使用,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學校也正式更名為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發展步入新階段。
2
推動教改,讓教師提起幹勁
特校老師難當:一方面,殘疾孩子的學習難度相對更大,老師在上課時必須傾注加倍的細心和耐心;另一方面,殘疾孩子的生活自理較為困難,老師還要花費大量精力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既是老師也當保姆”,往往一天下來,很多老師連備課的精力都不夠。
還有人質疑説,老師教得再好,盲孩子們也看不見,以後也只能按按摩、拉拉二胡,何必這麼認真?此時,一堂旁聽課給了李龍梅很大的觸動。
張治平是盲校一位老資歷的音樂老師,也是全國首位盲人特級教師。在旁聽音樂課時,李龍梅發現,講台上的張治平總是站着上課,即使因腰間盤突出而大汗淋漓,他仍樂此不疲地向學生講述音符的魅力。盲孩子明明看不見,為什麼不坐着上課呢?張治平回答,孩子們雖然看不見,但老師站着還是坐着、講得認不認真,孩子們是可以捕捉到的。
這番回答給了李龍梅很大啓發。她乘坐三天三夜的火車,到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取經”,實現兩校聯合辦學,而這也是學校高中教育的起點。
和李龍梅一樣,特殊教育中心的老師大多從普校轉來,缺乏特教教學經驗。她帶領老師去其他學校課堂旁聽,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尋找教材重點和難點上下功夫;又從教科院請來學科教研員,手把手指導教師改變教學模式,調整教學計劃。經過多年努力,學校整體教學水平已經接近普校水平。
“重慶市首屆最可敬可親教師”“南岸區十佳師德師風先進集體”……學校的教學水平得到社會認可,老師們幹勁滿滿。“這麼多年,沒有一個老師因為苦和累而辭去工作。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願意一起努力。”李龍梅説,擁有這樣一支愛崗敬業、素質精良、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是她最感欣慰的事。
3
點“草”成“花”,讓學生實現夢想
在李龍梅看來,特殊教育是改變殘疾孩子命運、讓“草”變成“花”的事業。通過教育,讓殘疾孩子可以以一技之長獲得有尊嚴的生活,在為社會減輕負擔的同時,也實現他們的人生夢想。
她清晰地記得,2002年冬天在校門口與一位盲孩子的相遇。“當時天氣已經比較冷了,這個孩子卻穿着破鞋和爛褲,坐在長椅上流着鼻涕。”孩子告訴她,自己從小因殘疾被父母遺棄,在孤兒院長大:“聽説校長的皮膚很白,我可以摸一摸嗎?”
當孩子的手伸過來時,李龍梅心疼得眼淚直掉。當天晚上,輾轉不寐的李龍梅靜思默想:“每個殘疾孩子都有坎坷的經歷,比一般學生更需要尊嚴,更缺乏關愛,對他們必須付出更多的關心和耐心。”
瞭解到大部分孩子家庭情況的特殊和經濟的拮据,李龍梅決定帶領教師深入學生家庭,用家訪加強家校溝通,對學生進行幫扶,學生的輟學率大大降低。
2011年,在李龍梅提議下,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成立了由35名盲孩子、35名老師組成的揚帆管樂團,這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的盲人管樂團。揚帆管樂團多次在國際管樂藝術節上獲獎,還曾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國家大劇院舞台同台演出。
“特殊教育勞心費力,需要堅韌不拔的意志,卻也是最能踐行‘有教無類’理念的事業。”李龍梅説,她願用下一個20年,繼續做特教“擺渡人”,送千千萬萬個盲孩子前往更光明的未來彼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