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若採納這3點建議,大明還能再活五百年,真是氣數已盡
崇禎在臨死前大呼:“我不是亡國之君,明朝是毀在文官集團手裏的”。崇禎這明顯是在逃避責任,明亡於以下幾點:
①朱元璋開國之時定下的海禁、八股、理學、廠衞、庭杖、户籍等制度
(打斷了文人的脊樑,也斷絕了他人的財路);
② 朱元璋和朱棣對官員太過苛刻和殘忍,導致後來官僚集團的拼命反彈和報復性的奪權
(因果報應,子承父債);
③ 朱元璋制定的朱氏子弟永久性享受朝廷俸祿,這些貴族寄生蟲光吃不幹
(只考慮老朱家自己的利益,不顧民生);
④ 文官集團自土木堡之變後對皇族朱氏的反抗和奪權,進而形成了自己的各大家族
(你老朱家可以做的事,我們也可以);
⑤ 小冰河時代的到來
(老百姓為了活命,鋌而走險);
⑥外族的入侵
(李自成種樹,滿人摘桃);
朱元璋8徵漠北,朱棣5掃沙漠,才為子孫打下了9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而到了明末僅僅只剩下兩京13省3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這中間的逐步衰落,確實不能將責任全部推給崇禎一個人。
其實,這時崇禎如果足夠聰明,是有機會翻盤的。
因為此時有三個大好機會擺在崇禎面前,崇禎不但不用,反而做出了很多令人無法理解的系列怪異行為,這就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一、 徐光啓的“洋務運動”和軍事化改革
徐光啓在老師利瑪竇的教導下,第一次聽説了天文望遠鏡、麥哲倫環球冒險行等西方先進科學,並和利瑪竇一起翻譯了現代《幾何》。
除此之外,徐光啓還主張“洋務運動”,大力宣揚管仲的“八無敵”的強國強軍方案,即:
① 材料
② 工藝
③ 武器
④ 選兵
⑤ 軍隊的政教素質
⑥ 練兵
⑦ 情報
⑧ 指揮
這不正是現代化強國強軍的思維模式嗎?
在當時沒有武器禁運,有錢就能買到一切的明朝,徐光啓多次上奏朝廷,要求從西方購買一整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造炮技術,並引進整套的軍工工藝和科技人才。
但朝廷不但不予理睬,還説此乃“奇淫巧技”?,我泱泱大國豈能向海外蠻夷拜師學藝。
二、 繼續重用魏忠賢
魏忠賢絕對不是好人,問題是好人也坐不到魏忠賢的那個位置。
崇禎就真的不想引進西方先進工業設備嗎?不是!
他如果真不懂東西的好壞,就不會購買一批“紅夷大炮”了,他是因為沒錢!
而天啓放出魏忠賢這條惡狗,目的就是在那些貪得無厭的大地主、文官家族身上撕下來一塊塊肥肉,從而來填補國庫的空虛。
這些大家族幾乎霸佔了全國範圍內的所有優質資源,卻很少交税。
將本該他們承擔的社會責任全部平攤到本已經就難以活命的窮苦大眾身上,卻又在朝廷之上滿嘴仁義道德。
這些國之蛀蟲,才是明亡的主要原因!他們的虛偽和貪婪,直接導致了明末的大量農民起義。
而魏忠賢雖然狠毒兇惡,但卻是天啓和朱家皇室的一條好狗。
魏忠賢採用各種險惡手段,一步步取得了“税賦改革”的成績。
而天啓和正德的“落水死”(企圖重啓下西洋計劃),明顯是死於文官集團之手。
在這些豪門貴族眼裏,皇帝只是一個符號。誰阻礙了他們發財,誰就得死!
如果崇禎上台之後,能韜光養晦。一邊安撫那些蠢蠢欲動的貪婪貴族,一邊利用魏忠賢繼續為他們老朱家撈錢。
有了錢,再實施徐光啓的“強國強軍”計劃,不就形成良性循環了嗎?
三、 崇禎的固執
對於“遷都江南”這件事,目前歷史界有很多爭議。
但崇禎作為名義上的首腦,他如果真的在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將朝廷暫遷南京,確保大明半壁江山。等待時機成熟再北上反撲,也未必不是一方良策。
而面對大臣南遷的奏摺,崇禎是羞羞答答,最終被自己的虛榮心所耽誤了。
而崇禎的固執還不僅於此,你看他在位期間的各種瞎折騰,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話説回來,就算明朝將以上三點全部實施,只要不改封建帝制的本性,即使明朝再活500年,最後還是要滅亡的。
啥叫帝制?讀者您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