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紀曉嵐住豪宅, 清朝一品官年薪有多少 相當於現在多少工資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經典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的電視劇時會發現,清朝官員的日常生活相當奢華,不僅住着豪宅(私家園林),還天天享受錦衣玉食,身邊妻妾成羣。越是大官,這一情況越明顯。即便是以清流著稱的紀曉嵐(官至禮部、兵部尚書,從一品),他所居住的房子也是一套佔地達1200平方米的四合院(現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241號紀曉嵐故居)。那麼問題來了,作為當時官員中的代表,清朝的一品官年薪有多少呢?

根據《大清五朝會典》中所記載的資料,清朝工資最高的是親王,每年俸銀10000兩,祿米10000斛(1斛等於5鬥)。而在百官之中,工資最高的是一品官,每年俸銀180兩,祿米180斛。有人可能會對這兩者間收入的差距感到吃驚,作為一品的高官,年薪才180兩,這個收入足夠他們活下去嗎?180兩銀子在那時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受到電視劇的忽悠,總感覺幾兩銀子是小錢,劇中那些“土豪”吃個家常菜都得花幾百兩銀子。而實際上,在清朝時期,普通人每月的收入一般只有不到2兩銀子,月收入能達到3兩的都是屬於高薪階層了,比如駐京八旗軍的騎兵月俸銀就是3兩(年俸銀36兩),步兵只有1兩5錢(1兩等於10錢,年俸銀18兩)。可別小看了這幾兩銀子,養活一家老小基本不成問題。

所以説凡事都有對比,一品官的180兩年薪和親王的年薪比起來,那就是九牛一毛。可是和普通人比起來,還是高出很多。不過這個收入雖然頗豐,但作為一品大員,他們的生活開支也遠比普通人高很多,除了自己的一家老小外,家裏還有各種僕人,以及他自己的幕僚,這些人都需要官員自己給他們支付薪水。這樣一算下來,180兩就顯得捉襟見肘了。那麼這些官員是靠什麼過上那種舒適愜意的生活呢?這就不得不提到當時官員們的另一份收入了。

清朝前期由於官員們的工資收入太低,無法應付日常開支。所以就造成了官員們利用手頭上的權力,大肆斂財的現象。雍正皇帝在登基後,為了促使官員們廉潔自律,推出了養廉銀製度。養廉銀的數額視各地的經濟情況不同會有一定的差異,通常為官員薪水收入的10倍到100倍。比如兩江總督(從一品)的年俸銀為180兩,每年的養廉銀高達18000兩。這樣的收入,想要過上奢華生活自然就不成問題了。
不過,養廉銀是地方官員的專屬福利,在京城當差的官員是沒有這項福利的。但京官卻掌握了地方官員的任免大權,以及地方上許多事務的審批權。所以為了能在官場上仕途順利,地方官就得以“冰敬”、“炭敬”等名義向京官“孝敬”銀子。至於“孝敬”銀子的數量也都有不成文的行情,不能送少,也不能送多,否則就是壞了規矩,要受到同僚的鄙視。這種收入在清朝時期被稱為“陋規”,算是一種灰色收入,但並不違法。所以即便是清流的官員,也會心安理得地收下這些日常“孝敬”。否則憑紀曉嵐那180兩的年薪,猴年馬月才能住上那樣的豪宅呢?

最後再來説説當時的年薪相當於現在多少工資?清朝時期一兩等於我們現在的36.9克,如今每克白銀的價格約為3.4元人民幣。若是以最簡單的方式直接換算的話,180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2.26萬元人民幣,這樣看起來感覺好像錢很少。但當時通貨膨脹率很低,每一兩銀子的實際購買力很高。如果以糧價作為參考的話,一兩銀子在清朝中前期可以購買150斤左右的優質大米。
另外,清朝時期北京的房價也沒現在那麼高不可攀。據現存資料顯示,乾隆十三年,北京內城新簾子衚衕(長安街南,新華門與和平門之間)四間瓦房交易的價格為70兩銀子。所以清朝時期那些官員們個個都住豪宅,並非是他們的收入都不乾淨,而是當時的房價確實不高,憑他們合理收入完全負擔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