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考數學打零分,作文寫了28字,閲卷老師請求校長破格錄取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經典


每個人的天賦興趣愛好不同,所以讀書時代常常有“偏才”出現。所謂“偏才”就是指某人某科學得特別好,好得讓人難以置信,其他的學科卻不盡人意,差得讓人難以接受。與“全才”相比,“偏才”顯然受天賦影響更大,參加標準考試也更容易吃虧。

雖然現代家長都注意讓孩子學得全面,但學校裏依然能看到不少背起古詩滔滔不絕、寫起作文行雲流水、但一碰到數理化就無比頭痛的學生;數理化學得好的,又常常因為背不出詩文而大感鬱悶。其實,民國時期的不少名人也屬於“偏才”,但他們偏出了一種大師的境界。


比如著名作家錢鍾書,他在1929年報考清華大學,結果英文滿分,語文優異,數學卻打零分;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也一樣,他報考清華時語文、英文全拿滿分,數學也打零分。不過我們今天要説的既不是錢鍾書也不是吳晗,而是另一個“偏才”臧克家。

臧克家是著名詩人,那句我們都很熟悉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就是他在1949年11月1日為了紀念魯迅而寫的。臧克家成為“偏才”跟他的家庭環境有很大關係,他出生於一個文人家庭,爺爺、父親都考取過晚清時期的“功名”。


臧克家的爺爺和父親都喜歡詩詞文化,所以他們給予臧克家的最早學習啓蒙都是關於古典文學的。都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這話在臧克家身上得到了完美呈現。臧克家的父母身體都不好,早早去世,所以臧家的生活質量很一般,但長輩依然堅持送他進私塾讀書。

從小受文學薰陶的臧克家在詩文方面成績很好,上私塾時先生就很喜歡這個學生。14歲那年,臧克家考入了縣裏的第一高等小學,讀完高小,他又去了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從那時候起,臧克家就開始創作,他投出去的詩文稿件陸續被髮表,他也收到了自己的稿費。


但臧克家的數學很差,幾乎可以説是一竅不通,雖然如此,他還是夢想考進當時的國立青島大學。他參加高考的時候,各院校都是獨立招生,題目的難易程度各不一樣,共同點就是必定考到數學。朋友見臧克家咬着筆桿看數學題那副為難的樣子,就説你放棄算了。

朋友建議臧克家去報刊雜誌社打工,但臧克家咬咬牙,還是去參加招生考試。果然,那些數學題他一個也做不出來,唯有語文題目他答得精彩紛呈,卷子上的兩個作文題目本來只要選其中一個就夠了,但臧克家做題快,寫完這個,他又在那個題目下寫了首28字的哲學小詩。


就是這首小詩讓當時的閲卷老師聞一多驚豔了,他沒想到這次參加考試的人裏面還有這樣富有文學哲思的人,當即給他打了98高分。有趣的是,聞一多當年考清華時也是因為作文寫得太出色被破格錄取的,這次見到臧克家的文筆,他毫不猶豫地拿着試卷去找校長。

在聞一多的努力下,臧克家順利拿到了被破格錄取的名額,進入英文系就讀(後來他找聞先生轉到了中文系)。也是在聞一多的影響下,臧克家的詩詞創作走上了新的高峯,最終成為著名詩人。可見偏才也並非沒有出路,就算偏得再厲害,只要所精通的學科足夠出色,同樣能獲得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