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死後,李自成打開明朝銀庫,感嘆終於明白明朝為何滅亡

公元1627年,明朝倒數第二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去世,朱由校給後人留下最大的兩個特點,第一是寵信宦官魏忠賢,第二是喜歡木工手藝,因此被人戲稱為“木匠皇帝”。朱由校無子,傳位於親弟弟朱由檢,也就是崇禎帝。崇禎自詡為“明君”,沒想到大明200餘年江山會在他手中斷送,以至於崇禎到最後還對大臣們感嘆:朕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
崇禎死後,李自成打開明朝銀庫,感嘆終於明白明朝為何滅亡
其實,崇禎繼位的時候,明朝國力已經大不如前,當時面臨4大問題:第一,國庫空虛,甚至連官員工資都無法按時發放。第二,天災不斷,明末處於全球小冰河時期,各種自然災害接踵而來,讓朝廷應接不暇。第三,宦官當權,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在明熹宗時期幾乎為所欲為,黨羽遍及朝野。第四,外敵環伺,從萬曆末期開始,關外的女真就成了朝廷的大患,軍餉的負擔都已讓朝廷不堪重負。
崇禎死後,李自成打開明朝銀庫,感嘆終於明白明朝為何滅亡
崇禎帝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做了兩件他認為非常正確的事情:首先,從崇禎元年起,崇禎下令全國上下節衣縮食,節省開支。崇禎自己以身作則,連衣服都然皇后縫縫補補再穿。有一次,崇禎的內衣袖破了,為了避免在朝臣面前尷尬,他特意將內衣的袖子塞回去做掩飾。同樣,他的後宮不吃山珍海味,每日粗茶淡飯,這種行徑,確實感動。
崇禎死後,李自成打開明朝銀庫,感嘆終於明白明朝為何滅亡
其次,崇禎韜光養晦,瞅準時機,扳倒魏忠賢。魏忠賢這個權傾朝野的宦官轟然倒台,讓閹黨徹底失勢,260多位閹黨骨幹成員,全部處死或囚禁,讓那些朝臣們格外清爽。
崇禎諸多行為,看起來確實不像亡國之君,但在明朝的癥結,不是崇禎之力就能輕易解決的。李自成揭竿而起,以“均田免賦”為口號,天下百姓紛紛響應,大順軍勢如破竹,崇禎帝手足無措,此時,袁崇煥、孫承宗等人都已不在。而洪承疇、曹文詔、盧象升等人如走馬燈一樣,被崇禎頻繁更換,當太原失手,崇禎能指望的,便只有關外吳三桂了。
崇禎死後,李自成打開明朝銀庫,感嘆終於明白明朝為何滅亡
崇禎十七年,崇禎詔令天下兵將來京師勤王,並且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讓吳三桂火速入京。但吳三桂面臨困局,首鼠兩端,開始向崇禎提條件。吳三桂的大軍,從關外到北京,光軍費都需要100萬兩以上,而且,朝廷之前還拖欠了大量軍餉,所以,吳三桂想崇禎要錢。其實後人分析,吳三桂要錢這件事雖然不是忠義之舉,但他算的這筆賬還是非常切合實際情況的,確實長期未發軍餉。但當時明朝國庫中只有40萬兩銀子。有大臣建議,讓崇禎從內庫中出這筆銀子,結果被崇禎拒絕。
崇禎死後,李自成打開明朝銀庫,感嘆終於明白明朝為何滅亡
何為“內庫”,説白了,户部賬上的銀子,稱為國庫,而崇禎自己大內的私房錢則成為內庫。崇禎當時向大臣們哭窮説:“累年征戰,內帑業已用盡!”崇禎的意思很明確,我一點私房錢都沒有了。既然崇禎自己不願意掏錢,那大臣們募捐吧。這些口中常説“精忠報國”的大臣們,卻都紛紛退卻,有的甚至私下裏將財產轉移到鄉下了。最後,崇禎逼國丈周奎捐出10萬兩白銀,其他大臣才紛紛出手。
崇禎死後,李自成打開明朝銀庫,感嘆終於明白明朝為何滅亡
實際上,吳三桂本身對於勤王救駕之事就心存疑慮,再加上崇禎為了捐款之事拖延許久,當吳三桂的大軍來到玉田,李自成已經攻破北京城,崇禎自縊的消息傳出,吳三桂開始另謀出路,在李自成和皇太極之間,繼續謀取政治利益。
當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國庫確實一貧如洗,但崇禎的內庫卻仍有近3000多萬兩白銀,還有100多萬兩黃金。可想而知,李自成對着崇禎的私房錢感嘆:難怪明朝會滅亡。
崇禎死後,李自成打開明朝銀庫,感嘆終於明白明朝為何滅亡
據明朝管理節慎庫的官員趙士錦在他的《甲申紀事》中回憶:
>自萬曆八年以後,內庫銀尚未動也,庫銀存三千餘萬兩,金一百五十萬兩,賊載往陝西。
也就是説,崇禎的內庫有大量的真金白銀,因為不捨得拿出來,都歸了李自成。李自成佔領北京後,因為清軍入關,李自成火速將崇禎的私房錢運往陝西,後來又轉移到湖廣。後來李自成失勢,命人將這筆銀子秘密藏起來,作為復國的寶藏,多這就是“李自成寶藏”的來由,實際上,李自成的寶藏,還是崇禎省吃儉用的私房錢。大敵當前,崇禎如此摳門,最終為他人做了嫁衣裳,明朝之亡,崇禎難以脱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0 字。

轉載請註明: 崇禎死後,李自成打開明朝銀庫,感嘆終於明白明朝為何滅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