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之傷二戰1944切爾卡瑟鋼鐵合圍戰德軍施特默爾曼上將之死
1944年2月位於東線的切爾卡瑟地區天空下着暴雪,這場雪是1944年2月份東線最後一場雪,也是德軍在殘酷的東線戰場度過的最後一個冬天,此時的德軍第11軍部,正在漫天的大雪中燃燒着文件,捨棄所有重型裝備準備與蘇軍防線上的239.0高地進行最後衝鋒。
1944年初位於卡涅夫突出部,德軍大約有10個師兩個軍級單位一共有6萬8千名官兵駐守在這個方圓130公里的突出部防線之上,這條防線作為當時烏克蘭最為前端的一個戰場,隨時面臨被蘇軍兩個方面軍包圍殲滅的危險,儘管如此,希特勒還是執意有保住該區域,並且試圖把卡涅夫突出部當作第二個勒熱夫戰場,保留德軍在適當時機發動反攻的餘地,而在1944年2月份之前,許多前線指揮官早已覺察出這個突出部暗藏兇險所在,只是當時剛好是冬天,德軍認為如此強烈的冬季風暴所造成的積雪是不適合蘇軍在1944年初發動更大規模的攻勢的,基於一點,德國南方集團軍司令部,還是繼續保留了卡涅夫突出部的駐軍,不在進行適當戰略撤退,這個最終決定取決了當時希特勒的意見,儘管在前線作戰的高級軍官都覺得卡涅夫突出部已經沒有繼續保留必要。
1944年位於卡涅夫突出部的前線局勢是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和第二方面軍累計兵力超過170萬,就位於德軍的切爾卡瑟戰線的兩翼,原本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認為,突出部德軍部隊應該會很快撤退,南方集團軍羣司令官曼施坦因絕對不會冒險試圖守住這個註定會蘇軍合圍的地方,但直到1944年2月蘇聯方面在德軍防守卡涅夫突出部的兩翼集結完兵力之後,德軍依舊沒有後撤跡象,蘇聯人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戰機,儘管當時天氣不適合讓蘇軍兩個方面軍突然展開大規模機械化攻勢,1月18日蘇聯前線指揮官突然接到命令,對德軍展開進攻,日期定在1月24號,對於莫斯科方面突然下達命令,第一烏克蘭方面軍和第二方面軍顯然沒有做好充足準備。但是作為防守方面德軍同樣也沒有對陣地加以修築,沒有人會相信蘇軍會在那樣的嚴酷的天氣下發動進攻,事實上1月24號蘇軍進攻戰線上炮火還是準時打響了。
當時在卡涅夫突出部中一共有德軍兩個軍級單位在駐守分別是第42軍和第11軍,轄步第88、168、198、57、72、389師這單位當時都編號都屬於I級也就是一線野戰標準滿編師,另外還有II級師單位分別是112師戰鬥羣,255預備師,332師守備師等殘部二線單位,基本不滿編。精鋭主戰部隊有黨衞軍的兩個單位,分別是黨衞軍第5維京裝甲師和黨衞軍“華洛尼”裝甲擲彈旅,當時這兩個單位存在,是德軍最終能夠突圍主要保障,特別是黨衞軍第5維京裝甲師該師具備了單挑牽制蘇軍一個集團軍的能力,而儘管如此在蘇軍發動進攻當天,防線還是被蘇聯機械化坦克集羣所突破,德軍的反擊在一時間反包圍了蘇聯近衞坦克第5集團軍,但是在包圍圈的縱深地帶的112是戰鬥羣255預備師,332師守備師等德軍二線守備力量,卻沒有抵擋住,蘇聯第5近衞坦克集團軍繼續突破,最終造成了德軍第11軍第42軍和黨衞軍維京師,“華洛尼”裝甲擲彈旅被蘇軍兩個集團形成第二次包圍,這一次包圍無疑是致命的。
儘管當時以德軍兵力完全可以自己突圍,情況還沒有到那麼不可挽回的地步,只是包圍圈中德軍突圍的建議最終被南方集團軍司令曼施坦因所拒絕,原因是德軍在外圍有充足兵力對蘇軍形成反包圍,曼施坦因試圖利用第42軍第11軍對蘇軍牽制打一次反包圍戰役。但結果是蘇聯方面在對德軍歷次作戰中,早已經從血教訓中醒悟,當蘇聯方面只用15萬人的兵力就包圍德軍如此眾多的德軍部隊,並且包圍圈中的德軍沒有作出該有的反擊時,就已經明白了曼施坦因試圖以包圍圈中第42軍第11軍為誘餌,進而蘇軍迅速改變其戰役部署把對德軍包圍殲滅戰,轉變成了圍點打援戰役,最終德軍所謂救援部隊氣勢沖沖向蘇軍殺過來時,猛然遭到蘇軍主力的截擊,外線的戰鬥一直進行到2月14號,德軍增援部隊最終在外線被蘇軍擊敗,這時曼施坦因才下達包圍圈內部自行突圍命令,而包圍圈中第42軍第11軍經過半個月斷水斷糧情況下,戰鬥力已經不如從前,而蘇軍的包圍圈則變得更加堅固無比,在這樣險峻的局勢之下,混戰已經不可避免,最終間接導致第11軍,軍長施特默爾曼上將最終戰死在負責斷後的高地防線之上,旁邊是黨衞軍華洛尼”裝甲擲彈旅一個大隊官兵基本上也全部戰死,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施特默爾曼上將最終會來不及撤退,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位置。而突圍部隊則在維京裝甲師的努力下最終有四萬餘人突破了蘇軍防守239.0高地,衝出了蘇軍重圍。
切爾卡瑟鋼鐵合圍戰理論上是德軍一次徹頭徹尾的失敗戰役,這次戰役的主要責任最終推給希特勒承擔,顯然在希特勒覺得自己有必要把該戰役變成一次成功的突圍戰加以宣傳,以掩蓋之前他的命令下所造成的戰略失誤,此戰德軍傷亡人數不少於5萬人,蘇軍傷亡2萬4千人,這五萬數據不僅來自於德軍包圍圈中損失也來自德軍外線作戰部隊的損失的總和數據,德軍南方集團軍羣司令曼施坦因的指揮是該戰役失敗其中一個原因,他應該和希特勒承擔一部分責任,因為1944年的東線戰場,德軍沒有任何可以輕敵資本,如果沒有曼施坦因之前錯誤預判,該戰役德軍最後傷亡絕對不會那麼大,最終搞得狼狽收場,至此德軍南方集團軍羣在也無法在東線激起任何波瀾了,之後重組南方集團軍羣最終變成了南烏克蘭集團軍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