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上有座神秘嘉應觀,廟內有個銅包鐵碑,現代技術都無法復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創造出了無可替代的中華文明。可是這位母親河也有神秘的一面,甚至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不解之謎。在黃河邊,就有一座神秘的道觀,觀裏謎團重重,其中有一個銅包鐵碑技術,至今仍然無法復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道觀呢?那個至今無法復原的銅包鐵碑技術,又有什麼難點呢?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這個神秘的道觀叫嘉應觀,俗名叫廟宮,又叫黃河龍王廟,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的黃河邊。相比於其他古建築,嘉應觀的年齡並不算長,始建於清雍正元年。是為了祭祀龍王,並封賞治河的功臣,由雍正帝親自下詔,仿照故宮的模樣,徵調了河南、山東、山西等五個省的民工,耗資近300萬兩白銀,用了整整四年時間,建成的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築羣。
嘉應觀的觀內設置與其他的龍王廟都有區別,中大殿簡直就是故宮太和殿的縮小版,因此被稱為中國歷史上規格最高,建築最雄偉的龍王廟,甚至有“北京小故宮”的美譽。可是規格最高絕不是嘉應觀唯一的特色。在這座龍王廟裏,還有着許多的謎團,而且至今都未能破解。
第一個謎團就是“齊縫牆”。我國的古建築都是以木結構為主,但是牆體都是用方磚砌就的。為了讓磚牆更結實,在修建磚牆時,磚與磚之間都要相互錯疊在一起,讓磚與磚互相咬茬,這幾乎是修牆最基本的要求了。可是,在嘉應觀的禹王閣,後檐牆和兩山的磚牆卻一點都不銜接。兩牆如同背靠背一般,各自往上壘砌發展。不要説是皇帝親自督造的廟,就是普通百姓家的牆也沒有這麼建的,這是為什麼呢?沒人知道當年發生了什麼,當地只留下一個傳説:據説當年砌這面牆的是三個兄弟,三個兄弟雖然都是一等一的砌牆高手,可卻意見不合。於是各調各的線,各砌各的牆,最終碰頭後,就出現了面不銜接的齊縫牆。為此三兄弟還被抓到了牢裏,幸好他們解釋説,這樣做是為了防震,才保住了性命。
很有意思的是,雖然齊縫牆互不咬合,可是多少年了,經過了幾次地震,這面牆真的一直沒出任何問題,也許這個互不銜接的牆縫還真有防震的作用呢。嘉應觀的第二個謎團是無塵殿。觀裏的中大殿又叫大王殿,完全是按照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然後經過了比例的縮小建成的。中大殿的裝飾十分精美,天花板上有65幅龍鳳圖,是絕對的滿族文化風格,天下獨此一份,被稱為天下一絕。
中大殿還有一個特點,它始終特別乾淨。即使是在兵荒馬亂,無人看守的情況下,中大殿也從不結蜘蛛網,不落灰塵,連鳥蟲都不在殿上停留。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大家也是眾説紛紜。有傳奇的版本説殿裏藏有避塵珠,可經過多次維修,至今也沒人看到過避塵珠是什麼樣子;也許是因為龍鳳圖所用的塗料中,被有意無意地放入了某種殺蟲劑,可以讓鳥蟲都避而遠之,不敢停留。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殺蟲劑的藥效時間也太長了吧;還有説中大殿所用的木材,多是從南方運來的香樟木,本身就具有防鳥蟲的作用。就算這是對的,可也沒聽説香樟木能防塵啊?總之,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到底誰最有理,不知道。
第三個謎團當屬銅包鐵碑。在嘉應觀內有一面御製大銅碑,高4.3米,寬0.95米,厚0.24米,碑頭有三條青龍,環繞着“御製”兩個篆字。全碑共有二十四條龍,象徵二十四個節氣,底座為獨角獸。碑文為雍正皇帝親筆撰文,是雍正皇帝留在民間罕見的筆跡之一,有着極高的文物價值。有意思的是,這個銅碑卻不是一個純銅碑。在碑身的一個開裂處,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銅碑的裏面,竟然有一個鐵胎。據傳説,當年雍正皇帝無意中發現銅碑裏竟然是鐵胎,於是認定工匠貪污了部分銅,轉而用鐵來代替,甚至將工匠斬首。
可是我們都知道,銅和鐵的熔點、凝固點和膨脹係數 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如何做成這種銅面鐵胎的大傢伙,即使在今天,仍然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因此,當時的工匠們是用什麼樣的技術,做出這面銅包鐵碑的,也就成了一個至今無解的謎團。嘉應觀的謎團雖然不少,但相信隨着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這些謎團會同歷史上所有的謎團一樣,最終會被破解開來。到時候,也許神秘的嘉應觀不再那麼神秘了,但它永遠是屹立在母親河身邊,成為最壯觀的龍王廟。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張洪光
黃河邊上有座嘉應觀,廟內有個“神秘”鐵碑,現代技術都無法復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8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