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面對家長“學前班”焦慮,幼小銜接教學該動真格了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經典

半月談評論員 艾福梅

前不久,教育部出台《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針對長期以來存在的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分離、銜接意識薄弱、過度重視知識準備、銜接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重要舉措。

事實上,每年春季學期是幼小銜接的“黃金期”,同時也是幼兒園大班孩子流失的“高峯期”。在記者此前參加的多個學前教育座談會上,多所幼兒園園長反映,園所內大班孩子流失嚴重,有的班級退學人數過半,衝擊了學前教育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通過跟蹤,他們發現基本全是流向校外培訓機構或個人違規開設的學前班,有的學前班規模小,藏身於居民樓裏,有的學前班沒條件解決孩子午餐問題,居然訂盒飯給孩子吃。

幼兒大班生源流失是老話題,但隨着政策更迭也有新變化。在我國剛提出學前教育“去小學化”時,公辦幼兒園率先落實,很多大班孩子就流失到仍提前教授小學課程的民辦園。這兩年,教育部門加大對正規幼兒園監管,多數民辦園也不敢“頂風作案”,孩子就更多流失到校外培訓機構,甚至私人辦的學前班。

其實,家長的選擇不難理解,無非是擔心孩子在幼兒園不學拼音和算術一年級跟不上,畢竟很多新生家長都被“過來人”反覆叮囑:小學節奏快、知識多、要求高,孩子不上學前班會很“吃力”,而且別人提前學了考得好,也會打擊孩子自信心。

在座談會上,園長們覺得很無奈,呼籲學前教育“去小學化”不能僅限於正規幼兒園,教育和監管部門應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違反教育規律行為的監督和治理力度。其實,教育部門也很無奈,每年他們都會組織拉網式排查,但這些學前班、幼升小銜接班越來越隱蔽,給檢查治理增加了難度。

而且,光靠堵是不行的。違規學前班存在的根本是家長們的焦慮情緒,但這種焦慮情緒也並非毫無道理。這些年,配合幼兒園“去小學化”,教育部門要求小學要“零起點教學”。從現實來看,絕大多數小學都落實了“零起點教學”,然而現在小學的教學任務重,教學進度快,就拿拼音來説,基本要在月餘時間內學完弄懂會用,如果孩子完全沒有基礎,學起來會很吃力。

一位家長就跟記者吐槽過,很後悔當初堅持沒給孩子報學前班,不僅一年級學拼音時痛苦,就算他們花費很多精力給孩子補,但直到中高年級,孩子對拼音掌握依然不紮實,影響語文學科的學習。

因此,不統籌解決這些問題,幼兒園大班學生流失現象就無法從根源上杜絕。學前教育教育人士對教育部此次出台的新規寄予厚望,就是因為新規切中了當前幼小銜接最核心問題。

一是堅持幼小雙向銜接,並配合出台《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和《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為小學和幼兒園做好適應工作提供了“指南”。事實上,這些年國家也出台了很多辦法促進幼小銜接,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最為明顯的便是幼兒園“一頭熱”問題,即幼兒園積極向小學靠攏,小學在對接幼兒園方面卻做得很不夠,做法也有些不切實際。幼小銜接必須要將幼兒園的“獨角戲”變成幼兒園和小學的“二重奏”,才能真正實現有效銜接。

二是修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很多家長都知道“三年級現象”,也有過對違規學前班師資的擔憂,但這些都不足以讓他們放棄報學前班。這些年的實踐已經證明,光“零起點教學”是不夠的,必須要減緩小學進度,給幼升小孩子更多時間和空間“過度”,才能降低家長的焦慮度,才能真正剷掉違規學前班生存的土壤。

三是對接收學前兒童違規開展培訓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嚴肅查處並列入黑名單,將黑名單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毋庸置疑,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超前培訓,推波助瀾,必須要加強規範引導,確保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根據教育部的安排,今年秋季學期將啓動幼小銜接試點,2022年秋季學期全面鋪開。我們期待這些促進幼小銜接的組合拳能落實好,讓孩子在身心和心理上做好真正的“幼小銜接”。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