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教育是國與家的大事,是全社會人民都很關心的大事。而據統計,每年的高考生數量也在逐年增加,這意味着全民教育已經深入人心,也代表着,在錄取名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競爭越來越激烈了。
競爭激烈的狀況下,學霸們似乎“有恃無恐”,因為他們有自己的目標,並且為之奮鬥;最擔心的是那羣不上不下的,爭又爭不過,下又不甘心,不知道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成績而憂愁。
有記者採訪了考上清北的那些學霸,發現他們高三拼的並不是“勤奮”,有些學霸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是個“學霸”,因為他們從小就成績拔尖。
學霸們從小就養成了自己的“專屬學習方式”,這也是學霸的形成模式-學霸思維。
學霸之所以是學霸,絕對不僅僅是他腦子多聰明,或者説有多努力,而是他尋找與解決問題的腦回路非常高效,且對自身會形成正反饋。在高考結束後,田孟原考取了697分成功被清華大學錄取,在分享自己在高中的學習經驗時,強調一直信奉高效率學習,三年多的學習時間裏卻從來沒有熬夜學習過。
在他看來,牢牢記住以下這“三個關鍵”技巧,就能將學習成績提高一大截。
1、收納錯題
大多數普通人的學習是這樣的:遇到問題,尋找方案,解決問題。解決完了就把方案和問題都拋之腦後,不再去整合成經驗。
而學霸在長期的學習和探索中,會有意識地把自己的經驗整合成“錯題集”。收納錯題,在課後複習的過程中又一遍地複習了知識以及熟悉題型,組裝知識,釋放知識,然後將之設計不同的錯題集,以便課後查缺補漏。
2、建設知識框架
如果你也有過某個知識點明明學過,卻在該用的時候無論如何想不起來的這種感覺,這就是知識沒有形成框架,知識不夠熟練的體現。
而學霸們都有這個好習慣,在和學霸聊天,你會發現他們説話都有指向性和歸納性,比如你問他們“最近有沒有好的課外書籍推薦”,他們不會直接報書名,而是會先問你:“你想看哪方面的書?小説還是工具書?”
這就是學霸的“知識框架”,時刻明白自己腦子裏哪個部分是空着的,需要找哪方面的對應知識來填補。
建設好“知識框架”後,腦子裏會形成很強大的邏輯思維網,課本里的知識章節你都知道在哪裏,一考試你就知道考的是哪部分知識,考試過程也就得心應手,成績自然就上去了。
3、不浪費每一秒
在田孟原看來,保證每天的作息規律,不僅能保持大腦的高速運轉 ,還能避免用腦過度,提高學習效率。
高三是大量刷題的一年,很多人經常熬夜早起,這就導致腦子裏暈乎乎的,看似刷題實際上腦袋都成漿糊了,做題做得也不認真,白白浪費了時間。
當學習時間過久之後,大腦中分泌的腺苷濃度過高,反而會導致注意力下降,學習效率降低,所以高效利用白天學習的每一秒鐘,才是真正的高效學習。
北大學霸李育君也説:“我能考上北大,並不是因為我比別人聰明,我只是養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並且長期堅持下去了而已。”
是的,上補習班只能為學習錦上添花,想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成績,只有掌握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堅定的學習信念,才能在日復一日的枯燥學習生活中獲得成就感。
想要考上一所好大學,拼的並不是勤奮,而是好的學習方法,很多人會認為能考上清華北大的人都是天賦異稟、智商奇高的學霸。但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清華北大的學子並不覺得自己的智商比一般人高,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
很多家長很疑惑為什麼自己孩子和學霸之間的差距總是那麼大?
其實真相是,學霸都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
很多的孩子對於中考考不進重點高中沒信心;對高中考不到好大學沒信心,有的甚至成績不夠整日煩悶、情緒不佳。在這給各位家長和孩子推薦這套“初高中學生必備好書籍”,這套書有兩本,是《等你在清華》、《等你在北大》。
《等你在清華》和《等你在北大》都分為三大部分:
青春篇是讓孩子懂得感恩,學會珍惜;
奮鬥篇是讓各位孩子如何相信自己證明自己,還有考上清華的學子是如何走過高三,以及一些高三備考的心態感悟和建議;
技巧篇是對語文、數學、英語以及文綜和理綜的學習技巧和方法的總結和建議,可以幫助孩子系統化的學習。
這套書來自不同的北大學子和清華學子對學習技巧和方法的總結,無論是為跨入高考“門檻”的初中生,還是迷茫的高一高二的學生,正在努力的高三學生,亦或是正在教書育人的老師、甚至是對孩子抱有很大期望的家長,都可以仔細地讀一讀。
兩本書才49,卻能讓孩子進入一所好的大學,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而非被選擇。
家中有孩子的千萬不要錯過: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