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性戀”流行,誰不想談一場“不降智的戀愛”?| 週末談
在當代年輕人的“戀愛市場”上,什麼樣的優勢條件最吃香?認真説起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改變。有些時候,傳統意義上的俊男美女最受歡迎;也有一些時候,獨特的個性與“酷”更加令人着迷;在某些情況下,少年老成也可能成為正面標籤——前段時間流行的“廳裏廳氣”就是一例。而最近,與此相關的最熱門概念之一,可能就是眾多網友津津樂道的“智性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所謂“智性戀”,本身是一個心理學的專業概念,指的是以智商標準作為戀愛取向,會受到他人高智商影響,進而產生情感上的吸引。不過,在網絡流行文化的語境下,多數網友口中的“智性戀”並沒有這麼極端,而更接近於一種對“聰明人”及其相關特徵的審美偏愛。以文藝作品中的形象舉例,在推崇“智性戀”的青年男女心中,最有戀愛吸引力的代表人物,大概是《神探夏洛克》裏的當代福爾摩斯“卷福”和《後翼棄兵》裏的象棋女王哈蒙。而將同樣的審美標準平移到現實當中,這些年輕人往往也更加在意交往對象的智商水平、文化素養與思想深度。相比之下,向來更受重視的外貌、性格與經濟條件,反而是次要的方面。
其實,和過去曾在“戀愛市場”上吹過的陣陣網絡流行風潮相似,“智性戀”概念被網友炒熱,並不意味着真有那麼多人把戀愛對象的智商放到第一位。放眼望去,包括我們自己在內,身邊多數人都很難在愛情的選擇中免俗,不受主流標準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説網上流行的概念反映了真實現狀,不如説這是年輕網民以輿論表達的方式,對現狀進行的某種補充和“糾偏”。
莎士比亞曾在《維洛那二紳士》的台詞中,借角色之口説道:“戀愛汩沒了人的聰明,使人變為愚蠢。”同樣的道理,用今天的網絡流行語來説,就是“戀愛使人降智”。作為一種由內而外的強烈情感,愛情本身就有很大的衝動、盲目與非理性成分。因此,説戀愛中的人像傻子,並不是完全沒有根據。有些時候,這種衝動成就的是奮不顧身、情投意合的愛情佳話,但也有很多時候,它只會給人留下後悔與尷尬。
近年來,網上常有當事人親述自己和戀愛對象在感情中幹過的蠢事,告誡同齡人“保持清醒、擦亮眼睛”的熱帖走紅。這種現象反映出的趨勢,是當代年輕人自我保護意識日益增強,對戀愛關係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而不再只追求一時的迷戀與“心動”。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談一場“不降智的戀愛”,讓雙方都保持在相對理性的戀愛狀態之中,自然成了不少年輕人關心的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此,最簡單也最直接的答案之一,就是“找個聰明人談戀愛”。在“智性戀”推崇者的想象中,一個或者説一對聰明的頭腦,既能克服愛情本身的弱點,也能從世俗的膚淺中脱穎而出。“有趣的靈魂”不僅比“好看的皮囊”更加稀少、更加長久,也更有助於建立一段健康、穩定、理性的感情關係。
不過,這樣的想象固然有其道理,卻未必能在現實中奏效。畢竟,感情與頭腦是兩條“並行線”,一個絕頂聰明的高智商人士,未必不會因為愛情的到來大亂陣腳,一個思想深刻、靈魂有趣的人,也未必是能在感情中負起責任的良緣佳偶。
分析起來,今天人們在口頭上推崇“智性戀”,本質更接近於一種宣泄——宣泄我們對愚蠢的愛情、膚淺的愛情、“只看臉”的愛情、“糖水化”的愛情等“愛情類型”的不滿。但是,這並不代表“智性戀”就是愛情的標準答案。説到底,喜歡什麼樣的人,只有每個戀愛中的當事人自己説了才算。看智商也好,看顏值也罷,沒有高低對錯之分,只是人各有志而已。不過,如果時下的“智性戀”潮流,能讓人更多看到在戀愛中保持理性的好處,倒也不失為一件有意義的事。畢竟,“戀愛使人愚蠢”本身就是一種刻板印象,聰明一些,也沒什麼不好。
撰文/楊鑫宇
編輯/黃帥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