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宋朝的皇帝,擁有治國才能的並不多。可要論“文藝範”,他們能在各王朝的排位中站在前面。
也正因為如此注重文藝範,才會在宋朝末期發生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導致城破國亡。
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倆被金人擄走,最終客死異鄉。後宮嬪妃受盡凌辱,自盡的更是不在少數。
所謂的“靖康”,指的是宋欽宗在位期間的年號,取安寧康泰之意。令人諷刺的是,才過了差不多一年,北宋就被金人所滅。
宋欽宗趙桓和父親宋徽宗差不多,做事優柔寡斷,反覆無常,是個無能皇帝。那麼他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呢?
他的繼位和北宋當時的社會背景,其實有很大的關係。
宋欽宗趙桓是中宮皇后所生的嫡長子,身份尊貴異常。按照封建社會的皇位繼承製,趙桓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有意思的是,北宋的皇后不知道怎麼回事,不是無子就是早亡。基本上宋代的皇帝很少都是中宮所出,而趙桓是為數不多的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
因為這個原因,他的父親宋徽宗並沒有像別的皇帝一樣,在自己生命垂危或是年邁之際再立太子。而是選擇正值盛年之時,就立趙桓為太子。
所以他的身份,自然比其他皇子要尊貴的多。
有句話説“上帝為你打開了一扇門,一定會為你關上一扇窗”,趙桓就是如此。他作為中宮嫡出,能夠得到的自然都是最好的,包括身份和地位。
可直到他的母親王皇后去世,他便沒有了來自母族的庇佑,他的皇位岌岌可危。
此時的宋徽宗寵信奸臣,趙桓對這一點非常看不慣,常常勸諫父親,也逐漸引起了宋徽宗的不滿。
父子之間有了嫌隙,宋徽宗開始逐漸疏遠趙桓。朝廷上下對他們父子關係的變化,看得一清二楚,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杆秤,但基本靠向宋徽宗。
宋徽宗其實對於太子之位,也有自己的小九九。王皇后還在時,自然不好説出來,皇后去世了,他的三兒子趙楷頗得他的信任和喜歡。
趙楷非常善於揣摩父親宋徽宗的心思,自己的一切喜好都根據宋徽宗的喜好打造,琴棋書畫皆有所成。
在宋徽宗眼裏,這個兒子雖然非嫡非長,但卻最像自己。這其實也是人之常情,但凡對自己喜歡的人,往往願意把最好的都給他。
可宋徽宗是皇帝,他可以表現出對趙桓的不滿,但絕對不能在皇位繼承問題上搖擺不定。一是怕傷了趙恆的心,二是給了趙楷爭位的資本。
畢竟,儲君之位,國之根本,牽一髮而動全身。
宋徽宗的態度一轉變,立刻就有一幫人把寶壓在了趙楷身上。趙楷也因為父親對自己的偏愛,對皇位有了非分之想,開始暗中培植勢力,和趙桓打擂台。
從這裏也可以看得出,哪怕國家危難之際,他們父子幾個都沒有想着聯合起來抵抗外敵,而是為了各自利益互相傾軋。
金人南下,眼看攻到汴京,宋徽宗深怕大宋亡在自己手上,便急急忙忙準備禪位給太子。提前知道消息的趙楷,先趙桓一步到達宮門。
好在當時殿前都指揮使何歡發覺蹊蹺,阻止趙楷進入宮殿。雖然劍拔弩張,但最終讓趙楷撤退,要不然,大宋皇位可能就要易主了。
趙桓不是傻子,雖然他對皇位很熱衷,也知道自己遲早要接過這一棒。可此時亡國在即,父親宋徽宗不知道組織兵力對抗金人,卻先想着甩鍋給自己,讓他實在心寒。
儘管心裏已經有所準備,但在聽到現在就要禪位於他的消息時,依然不能接受。
趙桓熱衷於文藝,可他並不傻。他清楚地知道,如果大宋亡在自己的手裏,那他就是大宋的罪人。所以不論宋徽宗怎麼解釋,他都不願意在此刻接受皇位。
宋徽宗急着逃跑,趙桓又不配合他,宋徽宗着急之下,便讓侍衞將趙桓打暈,強行給他穿上龍袍。簡單舉行了一個登基儀式,便自顧自地逃跑了。
等趙桓從昏迷中醒過來,一切已成定局,根本沒有辦法改變,此時騎虎難下,只能被迫接受。
雖然憤怒,但他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現在是一國之君,哪怕是對於太上皇宋徽宗,自己都有權力處置。
於是,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已經南逃的父親抓了回來。
宋徽宗其人,於國沒有擔當,金人自北向南而來,百姓苦不堪言。身為一國之君,自私自利,於國危難之際,臨陣脱逃。
深知所作所為愧對祖先和百姓,卻又不願意承擔責任,於是就將皇位強行禪於自己的兒子趙桓。如此為君,真是替大宋的百姓感到悲哀。
宋欽宗趙桓,儘管皇位來的過於突然,適逢天下大亂,政局動盪。但從太子到當上皇帝,成為一國之君,坐擁大宋江山,在應該承擔責任的時候,就應該有所作為。
畢竟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可趙桓繼位以後,都做了些什麼呢?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來,每每都有外族侵略中原。哪怕是五胡亂華之際,歷史上都很少有皇帝卑躬屈膝地向外族搖尾乞憐。
中原文化歷經千年傳承,沒有任何典籍或者是言論説,身為皇帝,身為男人,為了自己活命,應該貢獻自己的妻兒和百姓,可宋欽宗卻偏偏這麼做了。
讓這樣的人做皇帝,大宋豈有不亡之理?
金人貪得無厭,拿走白銀布匹,還要大宋進貢1500名少女。宋欽宗命人抓捕良家少女,人數不夠,居然把自己的嬪妃算進去抵人數。少女不甘受辱,死者甚多。
如此沒有骨氣的皇帝,當真世間少有。
如果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倆,能夠在金人侵略中原之時,拋卻以前的嫌隙,父子二人齊心對抗金人,奮起一搏,或許就不會發生靖康之恥。
説到底,還是皇帝太軟弱的緣故,身為皇帝,沒有擔當,沒有氣魄,北宋明明還有支持趙氏王朝的百姓和軍隊,一把好牌生生被兩父子打成死局,可悲、可嘆、更可憐!
有人説,從宋朝老祖宗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這件事上就可看出,宋朝一直是文強武弱,不知道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