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一衝”撿漏,“一分不虧”壓線投檔,考生家長要警惕這些心思
眾所周知,高考是一個三分考七分報的活動。為什麼把填志願説得這麼重要呢?因為,填志願實在關係太大了!
1,它是對考生過去十多年寒窗苦讀的一個回報。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抓早抓小,在國內,不管怎麼培養孩子,考大學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節點。
家長們談起孩子的學習,總有説不盡的話題,道不完的辛酸。有的是對孩子學不入門的嘆惋,有的是對孩子學得太累而無比心疼。
但不管怎麼説,高考就像孩子成年之前的一段必經道路的終點,它從最初的起點出發後,一路跌跌撞撞、坎坎坷坷,理應有一個圓滿的終點,畫一個漂亮的句號。
刻苦學習十多年,不知道流汗流淚有幾多!卻在一朝之見要見分曉,除了考出水平,考出成績,更需要有一個結果,考上理想中的大學,讀上心目中的專業。
高考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到拿到理想大學通知書的那一刻,考生仍然在路上,第一個重要的人生階段還沒有行到終點。
2,它是對高考考分利益最大化的一次機會。
每個考生和家長都希望高考考分利益最大化,但高校和專業的資源是稀缺的,必然不能人人稱心如意。
一般來説,考生和家長填報志願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就已經比較成功了。
什麼目的呢?結果與考分相當。
簡單來説,考生考到了多少分,在全省排多少位次,按照往年的情況,今年最終錄取在投檔位次相當的高校和錄取位次相當的專業上。這就不算吃虧,算比較理想了。
但很多考生和家長不是這麼想的,他們希望以小搏大,以少搏多,存着撿漏心理。總是對高校和專業提出過高的希望,卻對於自己的考分和位次要求過低。
結果自然是志願結果不盡如人意。而這時,仍有一些吃了塹卻不長一智的人開始遷怒,把責任怪到規則上去。
比如,只考了620分,卻想進最低投檔分650的大學,還要錄取在最低專業分670的專業上,這不是貪心是什麼?
古人説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那是有禍患的啊!
很多人迷信“衝一衝”,他們認為考分利益最大化指錄取到遠超自己考分的大學和位次;還有一些人特別喜歡“一分不虧”,也就是壓線進檔,説白了,就是最低投檔分被學校提檔。
但撿漏的情況固然有,卻是幾率極小,每年都會有那麼幾例,它在整個高考錄取當中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如果把撿漏當成大概率的事件,指望平步青雲,那多數都會摔得很慘!這些年,滑檔考生大多是這個原因。
而壓線進檔,實際上就是在高校和專業之間選擇了保高校,主動放棄了專業的選擇權,基本上被調劑專業的可能性極大。這些都是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前應該已經熟知的,實在不該在被調劑後再來怪規則鐵面無情。
3,它能決定考生在高考結束後開啓怎樣的學習生活。
一是填報志願得當,求仁得仁,考生會在心儀的大學和喜歡的專業上愉快地度過大學本科階段。
二是在規則許可的範圍內,為自己的考分贏得了更大的勝局。比如説,時下人們熱議的湖南女孩跟父親騎行進京報到事件的主人公。以603分的成績考入著名的“兩財一貿”,211高校對外經貿大學。如果不是女孩兒志願填得好,這個分數是沒法子錄取貿大的。但她在提前批次裏選擇了小語種意大利語專業,成功錄取了。
三是填報失誤甚至失敗,痛失好局!比如説,看錯校名,985的分數填了一所三本的獨立院校,第一志願就被毫無懸念地錄取了;又如,693分的高分只填浙大和人大,結果滑檔了;再如,不知道提前批次與普通批次的關係,只知道在提前批次死磕的高分考生,二次徵集也要走很不理想的提前批某校某專業;還有,拿到通知書卻反悔了,不去大學報到而去高中復讀……
同樣的分數或者差不多的位次,因為志願填報的熟知程度、規則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準備工作的投入程度等的差距,最終出現了多少迥然不同的結果啊!
同分不同命,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劍客老師真心告誡:
一定要格外重視志願填報,為山千仞,可千萬不要功虧一簣!這最後一步走不好,不能實現想要的結果,前面走過的路就顯得特別虧!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關注劍客談教育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