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8日訊 8天的假期,你是怎麼度過的?不少學校在假期裏組織了研學項目,引導學生感受城市發展脈搏,點燃科技創新的激情。
青大附中山鷹科學院的同學參與研學,清理出一塊鴨嘴龍的肩胛骨化石。
感受城市 快閃放歌慶祝國慶
國慶假期,中山公園出現了一羣身穿校服的學生,他們用隊列擺出“71”字樣,表達對新中國71週歲生日的美好祝願。這是青島二中城市化發展委員會組織的快閃活動,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駐足觀看,人們無不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自豪。在公園,同學們參觀“琴島之夢”巨報嘉年華。“通過展覽板,我們更加深刻了解了青島71年來所創造的發展奇蹟,幾位青島歷史的見證者也來此回望過去,透過他們的交談,一副壯美的歷史畫卷展現在眼前。”學生説,身為當代青年,不應只是歷史的受益人,在未來,大家將成為歷史的締造者,為青島、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國慶假期,青島三十九中(海大附中)初中學生們在第三海水浴場集結,他們用腳步丈量城市,感受青島發展,一路上,學生們用自信的步履、鏗鏘豪邁的歌聲為祖國華誕獻禮。 在“五月的風”雕塑前,大家高唱一曲《團結就是力量》,歌聲徹雲霄。
青島二中城市化發展委員會組織的快閃活動
觸摸歷史 研學穿越一戰遺址
假期裏,青島二中分校2019級人文學院組織學生來到青島一戰遺址公園研學。穿越時空隧道,大量珍貴文物的再現,勾起了同學們對於過往歷史的回憶。同學們通過上前查看檔案資料,用手觸摸多媒體等高科技展示方式,彷彿置身於其中,感受到家國故園主權迴歸的艱難歷程。沿石階拾級而上,同學們彎腰進入炮台山遺址掩蔽部內,大家討論並想象着當時的駐防分工等,鞏固了對於當時的軍事實力的認知。“歷史無法改變,但未來可以塑造。青島山一戰遺址公園警醒着人民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居安思危,不忘國家昨天的磨難;奮發圖強,托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學生們在留言簿上寫下自己的感受。
青島九中高二年級六個班級二百多位學子集體參觀了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
擁抱科學 挖恐龍骨看海水稻
青島九中高二年級六個班級二百多位學子集體參觀了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現場同學們欣喜地看到,經過平整,部分戈壁灘已變成了一塊塊整齊劃一的水田,經過30多天的温室培育,秧苗已經成熟,棵棵水稻被壓彎了腰,再有二十多天就可以收割。據工作人員講解,為保證苗的根部不受傷害,目前試種採用了人工插秧、機械插秧相結合的方式,每株秧苗間距和行距保持在20釐米左右,以保證秧苗的分櫱期、拔節期、授粉期能夠有更好的光合作用。“從袁隆平伯伯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堅韌不拔的氣魄和勇於奉獻與探究的精神。”學生們摸着飽滿的水稻,感受着院士的中國夢,也在心中構建起自己的奮鬥目標。
假期,青大附中山鷹科學院的同學們在國際著名恐龍專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徐星和諸城恐龍文化研究中心專家的引領下,走進了諸城神秘的恐龍世界。高大的恐龍骨架引來了學子們的陣陣驚歎,神秘的恐龍大滅絕讓學子們浮想聯翩,科學家現場的專業講解緊緊地吸引着學子們好奇的目光。諸城恐龍化石修復中心第一次面向非研究人員敞開大門,在恐龍化石修復專家的帶領下,同學們不僅瞭解了恐龍化石的修復過程,還親自動手進行了恐龍化石修復。首先要把恐龍化石從厚厚岩土層中挖掘出來,60名同學五人一組,操着錘子和鑿子輪番上陣,經過近一個小時的仔細清理,一塊長約60釐米、寬約40釐米的恐龍化石破土而出。現場的恐龍化石修復專家經過認真辨認後宣佈:這是一塊鴨嘴龍的肩胛骨化石,它沉睡在地下已經有6600多萬年。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人民日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