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寶九年,長安城內,楊貴妃和李隆基這兩口子正在慪氣。
被皇帝一紙詔書遣送回楊府的楊貴妃,剪斷了一縷青絲,表示自此與君絕矣,而收到斷髮的李隆基,直接心態崩了,開始尋思着,怎麼做才能讓美人趕緊回心轉意。
與長安城內的風花雪月相比,此時,距離長安千里之遙的大唐西南邊陲——姚州城內,雲南太守張虔陀正面臨着生死存亡的局面。
南詔軍隊剛剛已經攻破了姚州城城防,此時正向着太守府的方向殺來,而自己手下的那些護衞軍卒們,早已死傷殆盡。
死亡,看來是在所難免的了。
聽着喊殺聲越來越近,張虔陀理了理官服,向着長安方向拜了拜,神色肅然。
為國赴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覺得無怨無悔,然而張虔陀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身後的名聲竟然會狼藉成那樣。
舊事:南詔嘗與其妻子謁見都督虔陀,皆私之,又有所徵求,閤羅鳳多不應。虔陁遣人罵辱之,仍密奏其罪惡,閤羅鳳忿怨,因發兵反,圍虔陁,殺之。
按照《舊唐書》、《新唐書》等史書記載,南詔這次之所以發兵攻唐,是因為一場桃色風波,張虔陀這個好色之徒,仗着手中的權力,與南詔王妃有私,強行在南詔王的帽子上染色,最終激怒南詔王,對方才衝冠一怒為紅顏,發兵攻唐。
按照這個説法來看,張虔陀這個傢伙,確實不是個東西,欺負人家王妃被南詔王剁了,該!
然而,這真就是歷史的真相嗎?當年南詔殺了張虔陀之後,大唐迅速發兵攻擊南詔,在數次擊退唐朝軍隊之後,唐軍方面損失慘重。
為此,南詔王還立了一塊石碑,石碑上面歷數了自己之所以被逼背叛唐朝大哥的苦衷,從這裏面,我們或許能夠更清楚地看到,當年這起桃色風波背後隱藏的那段歷史真相。
南詔和大唐
南詔為啥要和大唐交惡,起因還得從另外一方勢力説起。公元七世紀,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謎一般崛起,實力的膨脹使得吐蕃贊普的野心也隨之擴張,青藏高原雖好,風景迷人,但世界這麼大,他想去看看。
當高原騎兵拎着刀闖入安西都護府時,他們遇到了大唐軍隊,當年的大唐雖然虐突厥、滅高麗,但遇到吐蕃軍隊,卻打得很不順手,幾番較量下來,各有勝負,誰也沒能壓倒誰。
吐蕃進攻唐朝的方向主要分為西面安西都護府和南面劍南道,而這兩個地方對於大唐來講,都不好防守,對方傾國來攻,自己在那裏的兵力不足,抵擋不了;
而且一旦佈防重兵,人家又機動轉移去打吐谷渾之類的外圍去了,大漠、山川的阻隔,更使得唐朝後勤很難供應,自然也不好在當地駐防大軍。
因此,面對精力旺盛的吐蕃,怎麼才能讓其心存顧忌,不敢全力來犯,成為了大唐的一個難題。而此刻,在洱海旁邊吃瓜看熱鬧的幾個蠻娃子,進入了朝廷的視線當中。
看啥呢,來幫哥一把,就這樣,六詔中願意上戰車的蒙舍詔(也就是後來的南詔),成為了大唐在雲南的代言人。
既然聽大哥的話,那麼大哥自然要捧紅他,唐朝為了培養南詔,花錢花力氣幫其統一了六詔,也最終將之養成了西南小霸王。
然而,面對日漸強大的南詔,大唐對這個小弟的態度也開始變了,從昔日熱情的老大哥,變成了處處提防的小心眼。
對於這種變化,南詔方面表示,很難接受,最終提防演變成了摩擦、戰爭,十數萬唐軍深入蠻荒,最終折戟沉沙,天寶年間的徵南詔,成為了大唐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大唐對南詔的防範
當年南詔王暴揍了唐朝軍隊之後,大唐十幾萬將士全軍覆沒、埋骨雲南,這麼慘烈的戰況,連南詔王都覺得,很難接受。
大哥,我只是跟你鬧情緒,真沒想到事情會發展成這樣子。
為此,戰後,南詔王在太和城內立了一塊兒碑,詳細解釋了自己為啥要跟大哥鬧彆扭、迫不得已翻臉,總之就是一個意思:大哥先對不起我的。
而在碑文之中,南詔方面列舉了種種原因,從這裏面反而更加真實地讓人看到了,當年為啥張虔陀會被攻殺,張虔陀的死跟南詔王妃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當時大唐和南詔其實已經劍拔弩張,開戰已是一個難以避免的事情。
德化碑文,揭開了那段不為人知的隱秘
在《南詔德化碑》裏,有着這麼幾條:
第二條 “誠節,王之庶弟,以其不忠不孝,貶在長沙,而彼奏歸,擬令間我”;
南詔王的庶弟,在南詔跟王兄關係不好,被南詔方面排擠,被流放到了大唐這邊,等於是流亡在外的反政府人士,結果大唐倒好,扶植這位王弟,張虔陀還表奏朝廷,讓其迴歸南詔,這是想幹嘛?不就是想故意搞亂我這裏嗎?
大哥不厚道。
第三條“(爨)崇道蔑盟構逆,罪合誅夷,而彼收錄與宿,欲令仇我”;
南詔統一洱海之後,趁着西爨白蠻內亂,又發動了從滇西到滇東的統一戰,對於洱海六詔統一,大唐那是傾力支持,但對於南詔對周邊的蠶食和吞併,大唐王朝明顯感到了,這個小弟有些控制不住了。
因此,對於一些與南詔戰敗後的諸爨,大唐方面採取的措施是收容和照顧,不想讓南詔趕盡殺絕,但這對於南詔來講,不可接受。
大哥,我才是你的小弟,小弟的敵人你收留着,是不是想留着以後捅我呀?南詔對此充滿忌憚和不滿。
第五條“築城收質,繕甲練兵,密欲襲我”。
對於南詔日漸強盛的不爭事實,唐朝為了防止雲南割據,不得不採取軍事防範措施,在險要之地築城立寨,以備不測,但在南詔家門口駐防,這可就等於是架把刀在南詔脖子上了。
大哥,你是真想殺我呀!
在死亡面前,誰都不可能束手就擒,不願坐以待斃的南詔最終爆發,而爆發點就是這個好色的張虔陀。
張虔陀,背鍋俠
從後面唐朝的快速反應來看,其實大唐這邊,對南詔的戰事應該一直在準備着,或者從扶持南詔王庶弟開始,就設置了一條紅線,就專等着南詔踏上那條紅線,然後趁機征服南詔。
與其有個反目的小弟,還不如徹底解決掉這個隱患,天寶年間的大唐,拳打四面,確實也有這個信心和實力。
而云南太守張虔陀,恐怕就是那條紅線的編織者,不管南詔王怎麼告狀,唐朝方面都沒有處置張虔陀,那是因為,張虔陀背後,就是朝廷。
他一直忠心耿耿地奉命打壓着南詔,逼南詔走向極端。而憋屈的南詔,此時面臨着兩個選擇。
要麼立即退縮回去,把先前吃下不該吃的吐出來,繼續老老實實當小弟;要麼幹把大的,殺掉張虔陀,跟大哥掰腕子,説不定還有條活路。
南詔這一腳最終還是踹出去了,他本以為自己這次很大可能沒個好,然而,誰都沒有想到,就這一腳,竟然踹倒了整個盛唐。
天寶年間征伐南詔使得大唐立即虛弱起來,而隨後的安史之亂,徹底讓大唐再也管不了西南這個小弟了,在南詔放飛自我的同時,大唐的榮光,最終暗淡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