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我們幾個家長就自己組建了個羣,説一些關於孩子的問題,因為在家長羣裏討論會涉及到幼兒園和老師,還有其他不相熟的家長,一些話題根本沒法展開,也沒法説出內心的想法。昨天在羣裏,一個媽媽為我們,孩子回家後跟家長彙報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嗎?
有的媽媽説孩子會挑一兩件説,還有的家長主動問孩子才會説,孩子一般都不會主動説出幼兒園的喜怒哀樂,家長往往要通過孩子的表情來判斷他一天過得是不是開心,最近的事件頻發,我們也有點擔心,雖然天天在手機上看監控,可是總有家長看不到的區域,孩子們到底在幹什麼?
琪琪的媽媽最後發言,“我家孩子每天都會把幼兒園發生的事告訴我,昨天説張曉琦和田夢然打架了,張曉琦哭了,還比劃他們是怎麼哭的,老師怎麼説的,説的很詳細”,我們紛紛都羨慕她的孩子,這是咋培養的呀?現在的媽媽不嫌孩子話癆,就想知道孩子過得好不好,不然一天的心都放不下。
琪琪媽媽也給我們指點意見,我總結了一下,感覺還是挺有價值的,就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下:
主動跟孩子交換秘密
小朋友的世界是很單純的,如果你給他要一件東西他是不願意給你的,但是如果你拿你的一件東西跟他作交換,他就很樂意分享了,溝通也是這個道理,你要求孩子事無鉅細地跟你説出一天的事,而媽媽卻只做個旁聽者,孩子一般都沒有傾訴的慾望的,所以琪琪媽媽每天就跟孩子講一些她的事情,比如她從送完琪琪上幼兒園後,在路上遇到了兩隻小狗在打架,描述下兩隻小狗是怎麼打架的,最後的結果是什麼。然後再告訴孩子今天買了什麼好吃的,遇到了哪些開心的事,也可以跟孩子説一些不開心的事,最後引導孩子説出他在幼兒園的所見所聞,也不用讓孩子什麼都講,因為他們的表達能力有限,就説出幾個印象深刻的,比如最開心的事,或者讓他感覺不好的事,孩子會把媽媽當成朋友,兩個人交換很公平,而不是被逼着説出自己的事情,心態上也比較放鬆,還能增進親子感情,在親子互動中,媽媽就能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了。
一步步引導孩子説出自己的感受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的學生時代,最煩媽媽問什麼?在學校吃的什麼?上的什麼課?聽老師話了嗎?跟同學打架了嗎?這些是不是很煩,讓我們不願意回答?其實孩子都是一樣的,我們小時候不願意回答的事情,自己的孩子也不願意回答,所以媽媽的引導很重要,不要問一些孩子回答不上來的問題,比如説學校吃了什麼?一天三頓飯,還有兩次加餐,十幾樣食物,孩子怎麼回答你呢?
所以儘量不要問一些抽象的問題,要具體地問,比如你們吃飯前做的什麼操呀?能教一教媽媽嗎?今天有誰跟你玩的最久呀?你們玩的那個玩具叫什麼呀?這樣一步步引導孩子回答你想知道的問題,孩子也感覺非常好回答,也會跟媽媽進行互動。
回答問題的場合很重要
不要再吃飯的時候問孩子問題,不要再他玩的正開心時問問題,最好在路上,孩子一天沒見到媽媽,急於傾訴的時候,這些問題最好回答,或者在晚上睡覺的時候,講完故事可以挑一兩個問題問,不要問的太多,孩子會失去耐心的,媽媽只要堅持這樣問,慢慢就會了解他在幼兒園的基本狀態,比如老師對他好不好,是不是有發過脾氣,有的孩子遭遇了不好的事情,可是回家也不願意説,這就是媽媽管控的盲區了。
還是那句話,孩子的事情無小事,媽媽要仔細辨別孩子的情緒和語言,有時候他們輕描淡寫的一件事,也曾經在他們心中泛起不小的波瀾,媽媽是離孩子最近的人,也是孩子最信任的朋友,瞭解孩子的一切,是我們需要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