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常德3月2日電 題:“90後”鄉村教師麻小娟:點亮留守兒童的“心燈”
作者劉曼 關紫文
“今天大家想聽麻老師講什麼故事呢?”新學期伊始,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中學的音樂課堂上,“90後”鄉村教師麻小娟彈着鋼琴,帶領孩子們唱完《鈴兒響叮噹》後,起身走到他們中間,微笑着問道。隨後,麻小娟結合課堂內容,將音樂家貝多芬一生不畏磨難,堅持夢想的故事娓娓道來。
這是麻小娟堅持給學生講故事的第八年。一千多個日夜,一千多個故事,從利用睡前半小時打着手電筒為住校孩子們講,到將故事引入課堂講,她用藴涵着深刻內涵的故事點亮留守兒童的心靈。
1993年出生的麻小娟,2015年從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畢業後,回到家鄉常德,成為了一名鄉村教師。
“因為離家太遠,很多孩子選擇住校。開學第一個月,孩子們總會有些不適應,尤其是每晚去寢室檢查,隔着厚實的牆壁都能聽到孩子們的哭聲。”擔任班主任的麻小娟還發現,班上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
麻小娟想到,小時候外婆經常給自己講故事,成為了童年最美好的記憶。“或許講故事能夠安撫孩子們內心的不安呢?”
這一晚,帶着手電筒查寢的麻小娟坐在孩子們牀邊,用柔和的聲音分享了自己童年聽外婆講過的故事。第二天,孩子們課後全都簇擁過來,圍着她嘰嘰喳喳地問:“老師,今晚還來不來講故事?”
自那以後,麻小娟每週輪流到男生和女生寢室講故事,每次半小時,風雨無阻。這些故事有些來源於書本,有些來源於她和孩子們的生活點滴。
注意到有些學生把紅領巾系錯了,麻小娟給大家講《紅領巾的顏色》,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為什麼要佩戴紅領巾;為了激勵大家踴躍參選班幹部,她分享《想要最好的》故事,讓大家明白努力爭取才有可能發現自己是閃閃發光的“公主”。
漸漸地,麻小娟發現,班上的孩子越來越自信、陽光,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能力大幅提升,學習氛圍也日益濃厚。
後來小學生不再住校,麻小娟便把講故事的傳統帶到了課堂上。“每天聽故事成了他們成長中的一份期待。我希望這些故事,能夠陪伴他們快樂成長,影響甚至改變他們的人生。”
今年,麻小娟有了新的身份——全國人大代表。這位紮根鄉村教育一線的年輕老師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留守兒童,助力鄉村教育發展。
“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許多在外打工的學生家長陸續回鄉,有的包山種油茶,有的在鄰近鄉鎮打工,有的還搞起了直播賣貨。”麻小娟説,更多的孩子有了父母的陪伴,有利於身心健康。她計劃去相關部門和企業調研,一起探討就近就地用工等問題,讓更多留守兒童的爸爸媽媽“回家”。
談及鄉村教育,麻小娟有自己的思考。這些年,鄉村教育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教學環境越來越好,硬件設施越來越強,課程設置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青年人加入到鄉村教師隊伍。
“隨着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逐年提升等,農村教育資源整合存在緊迫性。”麻小娟在實地走訪調研中發現,“城區擠、農村空”的現象依然存在,鄉鎮教學點設置較多而學生少的情況下,極易造成教育資源利用率不高。
麻小娟建議,科學合理撤併部分教學點,加快中心鄉鎮學校建設力度,原撤併鄉鎮教育資源有序向中心鄉鎮集中,實行規模化辦學,有效整合農村教育資源,不斷提高鄉村教育質量。
(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