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專家提醒堅持科學防疫 正確佩戴口罩很關鍵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輸入風險持續存在,國內多地出現本土散發和聚集性病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疫情防控壓力持續增大,然而在這場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久戰”中,不少市民難免有時會“放鬆警惕”,比如日常佩戴口罩時的不規範、不科學,咱們一起去聽聽疾控專家的説法。
記者整理發現,這種沒有正確佩戴口罩的行為在全國各地都時有發生。那當前為什麼要強調繼續堅持科學配戴口罩呢?
武漢市疾控中心院感質控室主任劉小麗表示:“冬春季本來就是像流感、麻疹、腮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一個高發的季節,目前我們國內的疫情防控形勢也比較嚴峻,很多城市都出現了聚集性病例,所以我們還是提倡大家要,繼續科學規範的佩戴口罩,養成這種隨身攜帶口罩的好習慣。”
在觀察中記者發現,當前有些市民對疫情防控“放鬆了警惕”,佩戴口罩時出現了正反面分不清、多層佩戴、密封不嚴、臨時存放不衞生等一些“戴了白戴”的情況。
第一個就是疊加戴多層口罩,並不能增加防護效果,反而會增加呼吸的阻力,使口罩和麪部不能更好的貼合。
第二個就是沒有完全,包裹我們的口和鼻,拉到下巴以下,這個就不能起到有效的防護的作用。
第三個就是用我們的手,隨意觸摸口罩的外面,這個其實會增加感染的風險,隨意的掛在胳膊上,或者放在桌子上,這也有可能會污染口罩。
專家提醒,佩戴口罩務必要科學。建議市民外出時,應隨身攜帶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以便能隨時更換。建議4—8小時更換一次口罩,如口罩變濕或沾到大量分泌物,表面受到污染等也要及時更換。“戴口罩之前首先要清潔雙手,洗手或者消毒,採用六步洗手法,一般口罩有兩個顏色,淺色面朝內深色面朝外,有鼻夾的一邊朝上,佩戴的時候通過兩個掛繩,掛在我們的耳朵上,然後把下面拉下來,包裹我們的臉部,根據鼻樑的形狀來塑造鼻夾形狀。”
此外,疾控專家情調,從事冷鏈食品、快遞外賣、出租車、網約車、公共交通、醫療衞生、農貿市場、商超、酒店、監管場所、社會福利院等重點行業和人羣聚集場所的從業人員必須按要求佩戴口罩。市民前往人羣聚集的公共場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必須按要求佩戴口罩。前往醫院就診、陪護探視病人必須佩戴口罩。有發熱或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外出及就醫時必須佩戴口罩,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健康人羣使用過的口罩一般就按照生活垃圾的處理即可,如果有呼吸道的症狀或者密切接觸者佩戴過的口罩,就不可以隨意丟棄,應該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處理流程進行處理。
責編:劉豔萍
融媒體記者:胡勇 李林牧 劉翔 徐涵 潘婷
編輯:胡靜
【來源:武漢廣播電視台】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