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作假納入信用記錄、強化複試考核 研究生改革如何“從大到強”

9月22日,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對此進行解讀。為適應社會需求變化,提供更高質量的研究生教育,《意見》從優化規模、創新招生、從嚴管理、條件保障等四方面提出了28條具體意見。

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以來的發展,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從1949年在學人數600多人,發展到今天已經是300萬人的規模。經歷了從小到大的發展之後,如何“由大到強”?《意見》為15年內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繪製了藍圖。

嚴查學術論文造假

7月29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要求準確把握研究生教育定位,突出“研”字。會後,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三部門研究制定了《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

“今年我國在學研究生將達到300萬人,已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談到,但目前還需直面新問題。如社會對研究生教育規律的認識還有不到位的現象,有的學校還片面追求規模擴張,高質量、個性化培養不足;研究生分類培養體系建設有待持續深化,差異化、多渠道投入機制尚不健全,對重點學科、基礎學科保障還不到位。

對此,為全面從嚴加強管理,提升培養質量,《意見》提出,嚴格規範培養檔案管理,探索建立學術論文、學位論文校際館際共享機制,將學位論文作假行為作為信用記錄,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意見》要求把論文寫作指導課程作為必修課。抓住研究生培養關鍵環節,健全學術不端行為預防和處置機制,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力度。統籌運用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質量專項檢查、學位論文抽檢等手段,強化對培養制度及其執行的評價診斷。

此外,擴大學位論文抽檢比例,提升抽檢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對無法保證質量的學科或專業學位類別,撤銷學位授權。對問題嚴重的培養單位,視情況限制申請新增學位授權。

近來,學術造假行為頻現。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導陳新忠也談到:“目前研究生培養的最大問題是:很多學校要求研究生髮表一定數量一定層次的期刊論文才能答辯畢業,而許多研究生根本不打算在畢業後從事學術相關工作,學術成長缺乏內在動力,學術論文質量大多不高,學術不端時有出現。《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將學術作假計入信用檔案,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洪大用在發佈會中談到,教育部對學術不端、學位注水的問題,一直堅持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露頭就打。2016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2019年組織進行了專項檢查。下一步,將從教、學、評、管四方面繼續加強管理,確保我們學位沒有任何“注水”。

“研究生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學風不實。很多學生和老師都只是把研究生教育當作一個過場,形式上走走而已,而缺乏真正培養本領、解決問題的追求。《意見》在導向上引導務實,在管理上應大大加強對作假行為的懲處,只有嚴懲不貸,才能以儆效尤。”中國科學院地理所研究員賈紹鳳也告訴記者。

大力發展專碩教育

培養類型結構的優化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點。《意見》要求,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將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原則上只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專業學位授權點為主。

在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上,《意見》要求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實施“國家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計劃。科學規劃佈局建設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儲能技術等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實施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緊缺博士人才自主培養專項。

“‘十三五’期間,研究生招生規模從2016年的約8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萬人左右,高層次人才有效地支撐了高質量發展。招生增量主要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傾斜,向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公共衞生等服務國家戰略、社會民生急需領域相關學科傾斜。目前理工科博士佔79%,碩士佔57%,是研究生教育的主體。”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蔡長華介紹。

在地域上,將大力支持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海南自由貿易區等,建設研究生教育高地,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專業碩士擴招、推進產教融合,都是加大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表現。目前,專業學位碩士生招生超過60%,形成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分類發展、齊頭並進的格局。

擴大直博比例

《意見》在研究生招生模式上也有所調整。在碩士研究生考試招生改革上,優化初試科目和內容,強化複試考核,綜合評價考生考試成績、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一貫學業表現等,擇優錄取;研究探索基礎能力素質考試和招生單位自主組織專業能力考試相結合的研究生招生考試方式。

同時,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招生選拔機制,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研究探索在高精尖缺領域招收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辦法。

在研究生培養期內,《意見》提出完善分流選擇機制。培養單位要加強培養關鍵環節質量監控,完善研究生資格考試、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大分流力度,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

暢通分流選擇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碩士學位授予標準的可授予碩士學位;未滿足學位授予條件的研究生,畢業後一定時間內達到相應要求的,可重新申請授予學位。完善研究生學業相關申訴救濟機制,加強研究生合法權益保護。

“研究生招生和管理要有一定的彈性,允許研究生入學1-2學期後根據興趣和能力實施二次分流,走向有利於開發自我潛能的學術型或專業型研究之路。”陳新忠也告訴記者。

值得關注的是,為落實《意見》,教育部研擬了“十大專項行動”重點推進。包括學科專業建設改革行動、交叉學科高質量發展行動、產教融合建設行動等。

在財政投入上,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長呂建平介紹,近年來,財政部、教育部逐步建立並完善高校預算撥款制度和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同時,不斷加大投入力度,2012-2019年,高等教育階段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累計投入5萬億元,年均增幅達7.9%。在增加高校基本科研投入上,支持高校青年教師和研究生自主開展基礎性、支撐性和戰略性研究。強化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支持,增加教育教學改革專項支持力度,引導高校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

北京商報 記者 陶鳳 王晨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27 字。

轉載請註明: 學位論文作假納入信用記錄、強化複試考核 研究生改革如何“從大到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