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日俄戰爭後初期欲索要30億盧布的賠款,結果俄國的回應是“要錢沒有,不服再打”。戰後俄國海軍損失慘重,但實力尚可一戰,日本就只能用慘勝來形容了。
戰爭前,俄國比日本強大得多1904年,日本突然對俄國駐於旅順的海軍發動突襲,日俄戰爭由此爆發,然而戰爭之前,日俄雙方的實力對比其實還是相當懸殊。
戰前,俄國的總人口超過1.4億,1904年其陸軍常備軍總兵力約105萬,後備役超過370萬,同時俄國海軍擁有各種戰艦200多艘。
戰前,日本的總人口4400萬,僅為俄國一個零頭,戰爭初期日本陸軍總兵力37.5萬,其中有25萬人可以進行日本島外的作戰,日本海軍有戰艦80艘。
不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俄國未必都是優勢,日本手裏也未必全都是爛牌。
首先,從地理上看,日俄戰爭的主戰場集中於東北亞地區,這裏是日本的家門口,日本佔盡了地利之便,雖然俄國在遠東擁有大量的領地,但俄國的核心終究還是在歐洲,其遼闊的遠東領地幾乎都是荒無人煙,俄國9成的兵力都集中在歐洲部分。
其次,雖然日本的海軍數量不如俄國,但日本海軍艦艇幾乎都是英制,性能方面都是當時世界頂尖水平,而且規格比較統一,相較之下,俄國的海軍艦艇數量雖然多,可大多老舊,而且規格上差異很大,是一支雜牌軍,最關鍵的是,俄國三大海軍彼此之間被陸地分隔,無法及時進行相互支援。
影響戰爭最終結果的因素有很多,儘管最終取得勝利的是日本,但這並不代表俄國的實力就比日本弱,日本為此次戰爭幾乎耗盡了國力,還欠下了大量外債,而俄國的實力大多還在。俄國實力尚存,為何停戰認輸
對馬海戰結束後,俄國的遠東艦隊與趕來馳援的波羅的海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日軍在兩個月後北上攻佔了庫頁島,同年9月,俄國決定與日本議和,最終簽訂《朴茨茅斯條約》,正式結束了日俄戰爭。
為了此次戰爭,日本損失極其巨大,除了傷亡與海軍力量的折損之外,日本還欠下了鉅額的外債,當年甲午之後從清朝所得的那些錢幾乎全部砸了出去,按照日本一貫的脾性,準備以戰勝方的姿態向俄國索要大量賠款,日本確定的目標其實是30億盧布。
尷尬的是,戰敗了的俄國,卻斷然拒絕了日本的索要賠款的要求,表示自己一個戈比也不會給日本,如果日本不服氣的話就繼續戰爭。
之所以造成如此尷尬的局面,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日本已經打不起了,然而俄國的實力其實還在,繼續打下去未必會輸,反而贏的概率很大。
俄國選擇停戰認輸,其實另有原因:一、對馬海戰,俄國海軍尤其是遠東海軍元氣大傷,短期內無法恢復;二、俄國當時內部風起雲湧,羅曼諾夫王朝面臨危機;三、英國與美國等不斷進行干涉,俄國受到了諸多牽制。
由於同時期內,俄國內裏的麻煩事羣起,顧此失彼的俄國選擇了放棄部分利益進行停戰,在美國等斡旋之下與日本簽訂了《朴茨茅斯條約》,除了將半個庫頁島讓給日本之外,俄國實際上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其他損失,而元氣大傷的日本,從俄國那裏沒要到半個子兒,卻無可奈何只能同意了條約的條款。日俄戰爭後的俄國,其實在迅速恢復崛起
日俄戰爭,俄國接連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俄國的核心位於歐洲地區,與遠東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長,而中東鐵路的建設當時尚未完成,使得俄國的兵力、物資調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約束,而俄國海上的馳援,也受到英國等國的阻撓。
而戰爭後,隨着中東鐵路的完工運營,俄國的情況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實際上,俄國在日俄戰爭中的損失,絕大多數都集中於並非其根本的遠東地區,而即便是遠東地區,俄國最終也只是將半個島給了日本而已,此外,與日本在滿洲地區劃定了彼此之間的一定勢力範圍,這對於俄國來説,並不算是什麼傷筋動骨的事情。
對任何國家來説,俄國都是個龐然大物,遼闊的土地、眾多的人口、豐富的資源,還有強悍的兵力,俄國在日俄戰爭中的損傷,都能通過其深厚的根基,還有對外的攫取之中迅速得到補充與恢復,這也是日本忌憚害怕的真正原因。相較於俄國的整體,真正傷到根本的,是俄國的海軍。
原本,俄國的海軍實力相當強悍,19世紀末期,俄國海軍的綜合實力已經位居當時的全球第三位,不過,當時的俄國海軍就已經存在軍艦質量參差不齊、海軍內裏風氣極劣、管理水平普遍低下的問題,與北洋水師當年酷似。
通過攫取外東北,俄國獲得了日本海沿岸的漫長海岸與出海口,並且佔據了當時被視作遠東第一良港的旅順口,將其改名為“亞瑟港”,與海參崴互為犄角,成為俄海軍在遠東的兩大重鎮。
然而日俄戰爭後,俄國三大海軍之一的遠東太平洋艦隊幾乎全滅,趕去支援的波羅的海艦隊分支也被連窩端,三大艦隊中只剩下蝸在黑海這個半內陸海的黑海艦隊,實際上也派不上什麼大的用場,幾乎一夜之間,俄國海軍從世界第三跌到第六,被美國、德國乃至日本超過,陷入了歷史上的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