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他任復旦校長達25年,奉獻一生,將學校打造為江南第一學府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經典

校長是大學的掌舵人,在一定程度上,大學校長的性情、作風,就是一所大學特點的反映。尤其是一些重點大學的校長,其履職經歷,就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縮影。近段時間,我在介紹一些國內著名的大學校長,讓大家通過不一樣的視角,瞭解高校和高教。

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復旦大學老校長陳望道,他在1920年到復旦任教,此後擔任中文系、新聞系主任,在1952年到1977年間擔任復旦大學校長,長達25年,為復旦奉獻一生,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1919年底,年僅28歲的他,回到浙江義烏老家,夜以繼日地翻譯《GCD宣言》。第二年,宣言中譯版正式出版,為傳播真理作出重大貢獻,魯迅曾稱讚説,“把這本書譯出來,對中國做了一件好事”。

陳校長是一個大學霸。他出身農民家庭,靠自身的勤奮、努力,上中學、上大學,還到日本留學。他畢生從事學術研究,進行語文改革,而且還不是單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在語言學、哲學、倫理學、美學、新聞學等十餘個領域,都有成果。

其《修辭學發凡》一書,創立了我國第一個科學的修辭學體系,被後人譽為里程碑式的著作。還著有《文法簡論》、《作文法講義》等,擔任了《辭海》修訂第一任總主編。

陳校長在復旦任職期間,非常重視學風建設,強調“在好的學風下面可以成長成材”。1963年,他專門向全校師生作了學風問題的報告,動員全校所有人蔘與學風的建設。這場報告在全校引起強烈反響,促進了復旦優良學風的建立。重視學風,我認為這對我們今天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仍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陳校長特別重視科學研究工作。他認為,一個學校不發展科學研究,教學就上不去,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人才就會成為空話。他曾號召教師積極從事科學研究,並要去要有創新創造,“不能把別人的東西翻來覆去地講”。

從1954年開始,推動復旦在每年的校慶節,舉辦科學報告會,通過這種形式,檢驗師生一年來的科研成果,進行學術討論,效果非常好,在陳校長之後,還一直在繼續舉辦。

1952年,復旦進行院系調整,陳校長親自到火車站將一些名教授接到復旦來工作。使得復旦能夠在當時雲集一大批全國知名教授和學者,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數學界巨擘蘇步青,也是歷史的巧合吧,蘇步青在陳望道之後接任復旦大學校長。

只有大師豐滿,才能代有才人出。當年復旦湧現的一大批傑出青年,後來都成為各領域的人才。比如谷超豪、金沖、楊福家、蔣孔陽,等等。

在院系調整中,復旦新聞系面臨停辦,陳校長知道後,多次專程去北京找領導,最後有最高領導指示,復旦新聞系才得以保留下來,成為全國高校新聞院系中歷史最悠久的。

曾有復旦校友評價陳校長,“畢其一生,將復旦打造為江南第一學府”。

在院系調整後,復旦成為當時數量不多的綜合性大學,總體上説,加強了基礎學科的實力,成為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教育研究的全國重鎮,奠定了未來發展的基本格局。從新中國成立到1966年,復旦培養的學生中有70餘人成為兩院院士,在全國高校中都屬領先。

在QS2020世界大學排名中列全球第34位、國內第3位;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位居國內第6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世界大學排行中,位居全球第109位、國內第5位。

據復旦官方介紹,截至到2019年,ESI世界前1%的學科領域已有19個,入選數量並列內地高校第2名。在QS世界學科排名中,10個學科位列世界前100,總量在國內排名第三。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5個學科獲評A+,參評的學科中60%以上獲評A類學科。

根據其雙一流建設方案,到今年,將初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到本世紀中葉,躍升頂尖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參考資料:《“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丨陳望道老校長的11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