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質疑,十年前曾有專家指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風靡一時,這句話真的有道理嗎?
首先更正一個錯誤,“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並不是10年前才被專家提出來的,這句話實際上是來自我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陳鶴琴,大概是在上世紀20年代前後就提出了。不過,現在有很多人卻選擇性地遺忘了陳鶴琴先生講出這句話的背景和原因,斷章取義地用來要求老師。正因為這句話被不設立前提的情況下廣泛傳播,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的著名兒童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差一點因為這句話成了教師“公敵”。
作為新中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又被許多人稱之為兒童教育的聖人,本身既是一名教育學者,也是一名教師,為什麼要説一句“損人不利己”的話呢?
實際上,陳鶴琴先生第一次説出這句話時,完全是為自己立志搞好兒童教育時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當時國內兒童教育剛剛起步時為教師們加油打氣的話,想要以此增強教師們的責任感。不過,在若干年後,這句話開始在人們之間傳播,不少人沒有去了解這句話的歷史背景,也沒人再去關注一位教育學家當年關於兒童教育的理論體系,反而把這句話當做一把“利劍”,用來權衡教師教學能力的標準。只要孩子的學習不如別人,家長們首先就會把責任推到教師身上。
學生學不好,真的是老師教得不好嗎?
自從補課開始在學生之中流行,家校矛盾一直都是無法迴避的問題。因為優質的教育資源十分有限,好學校就那麼幾所,但每個家長都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考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許多家長在潛意識中就認定為學校的老師不行,所以都會給孩子花錢補課。一旦學生的成績下滑,家長也會第一時間把責任歸咎到老師身上,有家長甚至認為是因為自己沒有給老師送禮,孩子被老師區別對待,才會導致成績不甚理想。
不可否認,的確有極個別教師為了有償家教謀取私利,或明説或暗示家長和學生,但這絕對只是極個別現象。在禁補令越來越嚴的情況下,沒有多少教師願意拿自己的工作和前途作賭注去掙那些補課費。
所以,學生學不好,並不見得是老師教得不好,同在一個班級之中,總是有班級第一,也會有倒數第一,很多時候是個人的學習習慣以及家庭環境,在潛移默化之中帶來的影響。這些方面與家長的言傳身教又有很大的關係。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並沒有過時,但如果僅僅是家長們片面拿來衡量教師教學能力,不僅會適得其反,還會貽笑大方。學生的教育,教師確實有很大責任,但家長們卻不應該撇清責任。如果家長只是通過花錢請老師補課,或者看到孩子不好好學習訓斥一頓,孩子的學習最終恐怕並不會有太大的起色,反而有可能陷入越來越差的循環之中。換句話説,沒有學不會的學生,真的有習慣甩鍋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