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家長退出家校聯繫羣(家長羣)的視頻火了。這名“寶爸”在視頻中表示,批改作業、輔導功課本該是老師的本職工作,但是老師卻通過家長羣下達“指令”,把這些任務轉嫁到家長頭上。這一話題也引發眾多網友討論,“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羣”一度上榜微博熱搜。
家長羣作為互聯網時代的高效溝通方式,可以讓教師和家長便捷地進行信息傳遞,如今在各地學校已經是“標配”。然而,近年來,關於家長羣的質疑聲越來越多,很多家長髮現,原本單純的家長羣在實踐過程中變了味——有的成了“助教羣”,老師沒完沒了給孩子佈置各種作業,家長下班後還要打起精神輔導;有的成了形式主義温牀,每天各種點贊、打卡、接龍讓人緊繃神經;有的則成了“誇誇羣”,個別家長溜鬚拍馬、刷存在感的做法引人反感……中小學生要減負,孩子家長也要減負,羣眾的呼聲越來越響,值得教育主管部門重視和引導。
原本為了方便溝通而產生的家長羣,如今卻成了一種負擔,給教師和家長帶來更多壓力和焦慮,這顯然有違學校建立家長羣的“初心”。甚至還有網友提出:以前沒家長羣孩子也一樣讀書,現在的家長羣是否有存在必要?
筆者認為,隨着時代發展,我們沒有必要回到過去那種口口相傳的信息溝通時代。尤其對於一些缺乏表達能力的低幼兒童或者留守兒童,家長羣更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溝通平台。隨着社會的發展,那種認為教育孩子完全是學校的事、家長可以置身事外的觀點,顯然已經是一種陳舊的教育理念。
當然,家長羣引來網絡熱議,本身也是一種信號——我們的學校和家庭在如何做好“家校共育”的問題上已經產生了較大分歧。部分家長把家長羣作為情緒宣泄點,牴觸和反感的不是家長羣本身,更多的是對當前一些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做法有不同意見,對過多過濫的家庭作業負擔的不滿和抗拒。我們要正視各種矛盾的存在,尋找問題的根源和癥結,一刀切地取締所有家長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要解決家長羣帶來的諸多問題,關鍵在於教育主管部門要及時釐清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權力和責任界限,對家庭作業給出明確的指導意見。家庭作業佈置多少,要不要讓家長批改作業,如何科學輔導孩子功課,對這些社會熱議的話題,主管部門應及時調研和回應,通過促進教育界和社會公眾之間的討論交流,彌合分歧尋找共識,探索更科學高效的“家校共育”解決方案。同時,教育部門和學校也要及時給家長羣立規矩,不能讓家長羣取代當面溝通,羣內信息發佈要有節制有分寸,讓教師和家長互相尊重、謹言慎行。只有這樣,才能讓變味的家長羣迴歸信息溝通、增進理解的初心,讓我們的學校和家庭形成合力,給祖國的花朵健康成長創造更好的環境。朱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