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位國家主席曾是木匠“博士”,親自帶兵伐木造船強渡黃河天險!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經典

▲國家主席李先念曾是木匠“博士”
新中國成立之初,李先念主政湖北。一次他到黃陂縣調研,縣長劉振歧請他給全縣水利工程大會作報告。他説,今天在座的有不少人是專家,在水利工程上我是外行,還得請你們多幫助。但你們不要瞧不起我,你們是博士,我也是“博士”,而且十幾歲就當了“博士”,不過那是木匠“博士”。會場上頓時發出一陣會心的笑聲,因鄂東人習慣把木匠稱作“博士”。身為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的李先念,其木匠手藝在革命生涯中曾發揮過重要作用。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根據地向四川轉移前,李先念擔任紅11師政治委員。1932年底,紅四方面軍轉移到四川大巴山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部隊由4個師發展到5個軍8萬餘人,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總面積達4.2萬平方公里,人口逾500萬。李先念由師政治委員擢升為第30軍政治委員。
1935年春,為策應紅一方面軍的行動,紅四方面軍決定發起嘉陵江戰役。嘉陵江兩岸山巒聳立,水深流急,為阻止紅軍西渡,國民黨軍部署重兵防守,並掠走了江上所有船隻。
強渡嘉陵江,先決條件是短期內至少造出70條船。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把造船任務交給了有木工技藝的李先念。李先念親自帶人勘查,將造船地點選在王渡場。這裏與主渡口塔子山只有15公里,中間隔一座山,山脊後還有個寬敞的平壩子,是個隱蔽造船的好地方。
李先念從紅30軍抽調220餘人組建工兵連,專門承擔造船任務,同時依託地方蘇維埃政府,組織150多名木工,揹着乾糧,帶着工具,集中到王渡場參加造船。為了便於組織指揮,李先念搬到離造船地點不遠的村子住下,一有空就往工地上跑,有時還忍不住拿起鋸子、斧頭同木工們一起幹活。他發現一個叫李再恩的木工師傅,手藝高強,在木工中威望很高,就委託他現場負責。
李再恩反映,由於國民黨的封鎖,造船用的鐵釘弄不到。李先念深知,沒有鐵釘,打船就是一句空話。他忽然想起,家鄉打船用鐵釘都是鐵匠打的,於是他提議找鐵匠支爐自己打。李再恩連説這是個好辦法。李先念又問造船必需的桐油、石灰、麻絲等物資有沒有問題?李再恩説:“這些東西都差呀,李政委內行,想得周到!”
在李先念的協調下,蘇維埃政府出面組織各地出人出力,踴躍支援紅軍造船。四鄉的鐵匠彙集王渡場,支起幾座鐵匠爐,利用收集來的廢鋼爛鐵,打造出大大小小的銷釘、抓釘。為了加強對各地雲集的眾多工匠的管理,李先念根據過去的工會工作的經驗,組建了一個由木工、鐵匠組成的船工會。
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建造,75條俗稱“毛蜂殼”的木船打造完成。此船長約4.7米,雙槳安在後面,一人划船即可,小巧靈活,每條船可容納一個班的戰士。
搶渡嘉陵江的船隻準備就緒,徐向前命令,紅30軍在塔子山地區強渡嘉陵江,然後直插劍閣、劍門關方向。總部炮兵營置於塔子山頂,掩護紅30軍強渡。
▲油畫《強渡嘉陵江》
3月28日21時許,江上輕霧瀰漫,正是渡江的好時機。李先念指揮紅30軍88師263團兩個營迅速登上木船,向西岸疾進,突擊隊行進到離西岸50米處被敵哨兵發覺,敵機槍和排炮響了起來,塔子山的紅軍炮兵立即還擊。離江岸20多米時,紅軍戰士棄船涉水,殺聲震天,突破嘉陵江天險,全殲了守敵1個營,隨後又擊退了南北兩翼敵人的反撲,佔領敵沿江防區。29日拂曉,紅88師第二梯隊兩個團渡江登岸,分兩路攻佔了東青場。
紅31軍、紅9軍也跟進渡過嘉陵江,西岸川軍防線崩潰。紅四方面軍乘勢攻佔閬中、劍閣、南部、昭化4座縣城和軍事要地劍門關。1935年5月,李先念率30軍一部由岷江地區西進,迎接中共中央,6月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李先念向毛澤東等彙報了川西北的形勢和紅四方面軍的情況,為黨中央確定北上戰略方針提供了依據。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中革軍委制訂了新的戰略方針,決定提前執行寧夏戰役計劃,控制河西,聯通蘇聯,打通國際路線。10月11日,中央發佈的《十月份作戰綱領》,指示“四方面軍以一個軍率造船技術部迅速進至靖遠、中衞地段。選擇利於攻擊中衞與定遠營之渡河點,以加速度的努力造船,11月10號前完成一切渡河準備”。
這時,駐在甘肅漳縣的李先念接到總部電報,馬不停蹄地趕到會寧。朱德、徐向前給他看中央的《十月份作戰綱領》,介紹軍委賦予四方面軍突破黃河天險、打通國際路線的戰略任務。李先念問,渡船怎麼解決?總部的幾個參謀説,黃河岸邊有一片森林,可以造船。徐向前懇切地説:“先念,為全軍開闢道路的重任就放在你肩上了。去年強渡嘉陵江是你們30軍實施的,你當過木匠,指揮造船有辦法,造船、強渡的任務就交給你啦!”
李先念斬釘截鐵地回答:“我們一定完成造船任務,做好強渡準備工作。”接着,他和代軍長程世才率30軍開赴靖遠縣的黃河附近。
馬家軍為防止紅軍渡河,早已將河東的大小船隻、羊皮筏、牛皮筏掠劫一空。李先念現場查看黃河岸邊的樹木後,立即給總部發電報,説打船木料夠了,但缺乏鐵釘、桐油、麻、石灰等材料,希望設法幫助搞到,同時要派木工和水手來。總部立即報告中革軍委,軍委命令紅一方面軍火速徵集相關材料,聘請木工和水手,支援紅30軍。
李先念將造船地點選在靖遠大蘆子村的一片柳樹林裏,集中造船人員和材料,突擊造船。擔任突擊任務的紅88師263團的指戰員以班、排為單位,緊張地演練着上船、渡河、登陸和強攻灘頭陣地的戰術動作。斧、鋸、刨的響聲,部隊的操練聲,打破了黃土高原的寂靜。為防止敵機發現,每造一條船,便運到河邊用黃土偽裝。
軍委十分關注30軍造船進度,10月19日再次電令:“30軍渡河以至少備足十個船開始渡為宜,恐船過少,載兵不多,不能一舉成功。”造船人員加班加點,不到半個月就成船16條,同時又從靖遠找到一條能夠運送100多人的大船,解決了渡河的船隻問題。
這時,軍委連電紅軍總部,令30軍立即渡河。10月23日晚,李先念把搶渡先遣任務交給了88師263團,下達了死命令:“請老船工掌舵,一定要從這一帶突破!”經過周密勘察,263團先遣連渡口選在靖遠以南40裏處的河抱口。李先念靠前指揮,一條條船劈波斬浪,穿過激流,像一支支利箭向西岸射去,一舉刺破黃河天險,30軍後續部隊一批批渡過黃河。兩岸的槍炮聲、喊殺聲劃破沉寂的夜空,馬家軍的黃河防線就像黃河決口似的徹底崩塌。
李先念第一時間向徐向前報告了30軍渡河成功。朱德、張國燾、彭德懷立即致電中革軍委:“30軍渡河成功,開闢了執行之(新)任務的第一步勝利。”接着,紅四方面軍總部及第9軍、第5軍也西渡黃河。11月11日,黨中央、中革軍委令過河部隊稱“西路軍”。
西路軍在河西走廊孤軍奮戰,最終因眾寡懸殊、彈盡糧絕而慘遭失敗。 1937年3月,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決定,徐向前、陳昌浩離隊回陝北向黨中央彙報情況;李卓然、李先念等8人組成西路軍工作委員會,李先念統一軍事指揮。李先念等率餘部歷盡艱辛,於4月底到達甘肅、新疆交界的星星峽,在陳雲、滕代遠的接應下,轉至迪化(今烏魯木齊),為黨和紅軍保存了一批骨幹力量,毛澤東稱讚他是“不下馬的將軍”。(摘選自《黨史博採》2019年06期)來源:文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