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後説了一段話,讓“政變者”羞愧萬分

文/格子道歷史


《赫魯曉夫全傳》中記載:“1964年的秋天,赫魯曉夫似乎處於其權力的巔峯。事實上,他也處在災難的邊緣。在保證到1980年實現共產黨領導下的富足的新規劃實施三年後,食品短缺問題已經曼延到了整個蘇聯國內。對於軍方而言,部隊實力與常規武器的大量削減使他們到了難以忍受的極限。自由知識分子已經失去了信心,普通的工人、農民也對他持反對態度。”


1964年是赫魯曉夫執政的第11個年頭,在一年,他遭受了來自領導層內部的政治危機,這個危機對於他來説無疑是巨大的,同時也改變了蘇聯的領導層。


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後説了一段話,讓“政變者”羞愧萬分


赫魯曉夫的政治危機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最為有名的一位風雲人物。


彼時,在蘇聯的第三代領導人中,實際上赫魯曉夫並不是最出類拔萃的,比他更有資歷者諸如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等人,其中卡岡諾維奇還是赫魯曉夫的老領導。


這也就註定了在赫魯曉夫統治蘇聯的11年時間裏,他的位置是並不穩固的,因為總有人要試圖挑戰他的權威。


1957年是赫魯曉夫遇到他統治蘇聯後的第一個重大危機,但赫魯曉夫成功扭轉了局面,安然度過了這次危機。蘇聯也在赫魯曉夫的統治下迎來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


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後説了一段話,讓“政變者”羞愧萬分


可儘管赫魯曉夫已經小心翼翼,但在1964年時,他還是無可避免地陷入了空前的危機。


那是10月13日的下午,赫魯曉夫在克里姆林宮黨的中央主席團會議室參加會議。


此時的勃列日涅夫下一代領導人已經露出了真面目,他率先發難,並且隨後中央書記蘇斯洛夫也帶頭攻擊他,指責了赫魯曉夫十年來所犯下的嚴重錯誤。眾人的羣起而攻之,讓赫魯曉夫一度想要召開中央全會來挽回敗局,可為時已晚,各級的黨委書記都已然站到了勃列日涅夫的一邊。


黯然下台,再不見公眾


在會議上,赫魯曉夫心裏深知大勢已去,氣呼呼地説道:“你們今天能罷免我,還不多虧了我創建的寬鬆體制”。對於兼任領導人的做法,他還説道“當時你們中間有名望的人都希望我這樣做”。


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後説了一段話,讓“政變者”羞愧萬分


眾所周知,赫魯曉夫下台的根本原因在於自己混亂的改革已經觸動了蘇聯精英階層的利益。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他所取消的“幹部終身制”,令權勢之人都從內心感到不滿。


事實上,早在赫魯曉夫提出了要取消“幹部終身制”之後,他便已經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了要退休的想法,甚至計劃在在1966年的蘇共二十二大上交出領導權力。


但也正是如此,才更令陰謀者緊張。若是一旦赫魯曉夫實現自己的諾言,安然退休,那麼“幹部輪換制”也將成為蘇聯的政策。這就導致了那些貪戀權勢之人無法容忍,因此在1966年之前推翻赫魯曉夫,成為了領導內部很多人的共識。


面對會議上這些自己曾經的朋友、曾經尊敬擁護自己的人,赫魯曉夫確實感到無比的失望。他甚至無奈的表示:“現在我不可能把所有指控都回憶起來並且一一答覆。我只講一點:我的主要缺點和毛病是善良和輕信。”


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後説了一段話,讓“政變者”羞愧萬分


也正是赫魯曉夫最後的這一番言論讓在場的反對者們都感到羞愧萬分。誠然,正是赫魯曉夫的善良和輕信讓勃列日涅夫、謝列平這些年輕人能夠進入中央,讓他們能夠有機會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上。


1964年,勃列日涅夫正式宣佈赫魯曉夫“退休”。作為蘇聯的領導人,赫魯曉夫11年執政卻因領導意識的不同而在蘇聯歷史中“消失”了。彼時蘇聯國內的報紙和史書,“赫魯曉夫”的名字儼然成了一個不能出現的存在。


最終,這個曾呼聲喚雨,還敢在聯合國大會上脱鞋敲桌子的人物,在退休後甚至成為了嚴格監控的對象。據一些資料記載,蘇聯的克格勃對赫魯曉夫進行了24小時且無死角的監控,就吃喝拉撒睡也都在氣掌控之中。


對此,赫魯曉夫還曾經氣憤的説道:“克格勃在廁所都裝了竊聽器!”


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後説了一段話,讓“政變者”羞愧萬分


直到1971年9月,赫魯曉夫去世,他的名字在《真理報》的訃告中提及,此後,赫魯曉夫的大名成為了逝去的歷史,被掩埋了。


那麼,赫魯曉夫是否真的如勃列日涅夫等人所説的不堪呢?答案是否定的,儘管赫魯曉夫為政確實有差錯,但他也做出了許多有益於蘇聯長久發展的措施。


赫魯曉夫所做的貢獻


首先,他對去除“崇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斯大林時期,列寧和斯大林都是被神化的人物,尤其是後者,蘇聯國內塑造起了一種對斯大林的崇拜。而這種舉動,無疑有着不少的負面影響,彼時的赫魯曉夫若是延續斯大林的道路,無疑會對蘇聯的前途會有很大的影響。


其次是赫魯曉夫取消了特供製和幹部津貼制。斯大林時期,政府會為很多重要的官員提供所謂的特供產品,以及額外的經濟待遇。逐漸的,這種制度沒有了約束,也就成了國家和人民的負擔,對於百姓和蘇聯的長期發展都是不利的。


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後説了一段話,讓“政變者”羞愧萬分


若是取消這個制度,必然得罪許多有權有勢之人,赫魯曉夫的倒台無疑就有這個關鍵性的原因,可赫魯曉夫還是做出了許多人所不敢為的事。


此外,赫魯曉夫在農業改革上亦是做出了不少的貢獻。赫魯曉夫一直嘗試着在經濟上打破既往的斯大林模式,儘管種玉米的計劃失敗了,但是這個失敗也僅是限於寒冷地方,在有條件種植玉米的地方,這個計劃還是很成功的。1961年1965年間,玉米的年平均產量達到了1.303億噸,增長近50%。


並且在他的改革下,以往的農產品義務交售制變成了農產品採購制。在1951年到55年,蘇聯的年平均糧食產量是3850萬噸,而在他執政的1961年到1965年,則是上升到了1.3億噸,可謂是很積極的成果了。


在科技成果方面,1957年,蘇聯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顆衞星——斯普特尼克一號。也正是這顆衞星的成功升空,成功幫助蘇聯在美蘇爭霸的局面中,佔據了極大的優勢。


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後説了一段話,讓“政變者”羞愧萬分


小結


縱觀赫魯曉夫執政的十一年,錯誤不少,但他對於“官員”層面的一些舉措無疑是體現了他的民主之心。其中諸如對普通羣眾開放克林姆林宮、取消中央領導的“特殊供給”“特殊津貼”以及各種特權等等。


但因為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以及總體的規劃和科學實驗,赫魯曉夫未能從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最終黯然下台。


參考資料:《赫魯曉夫全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58 字。

轉載請註明: 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後説了一段話,讓“政變者”羞愧萬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