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國外學校課業學習

探秘國外學校課業學習
探秘國外學校課業學習

昨天是開學第一天,也是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政策落地之後的首個新學期。教育部近日連續舉行新聞發佈會,督促秋季學期中小學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在全社會都對“教育內卷”及“雙減”政策高度關注的大背景下,“西洋鏡”從今天起將推出系列版面,分三期約各國家長聚焦國外中小學課業學習、校外培訓補習以及託管服務三個最受關注的熱點話題撰文,介紹各國在教育“減負”道路上的積極探索,以開眼界、拓視野、啓思路,此為系列之一。

荷蘭 中學第四年每個學生都有“獨一份”課程表

◎李婷婷

老師將教育目標分為三類:基礎、強化和高級,根據個體差異而給予學生不同的指導

在荷蘭,義務教育的年齡從5歲到18歲。孩子們普遍從5歲進入小學一年級,12歲小學八年級畢業,13歲到18歲則是中學教育的年齡。

在小學一、二年級,學校生活通常是做手工、玩遊戲。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遊戲,促進孩子們的個人情感發展,建立自信心,激發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進入小學三年級,真正的學習開始了。從三年級到八年級,學校的課程有荷蘭語、數學、主題內容、英語、音樂和運動。在這些課程裏,荷蘭語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它被細緻地劃分為:詞彙、語法課,閲讀理解課,拼寫課,考試分為閲讀、拼寫、詞彙量等幾門不同的科目。

主題內容課則是從小學生的角度按照主題研究和探討自然、生物、科技、歷史、地理、軍事、經濟、科技等不同領域的問題。比如以宗教為主題研究世界各地不同的宗教,以及受宗教影響的人類戰爭、文化發展、建築設計等相關聯的問題。孩子們通常對這一門課程比較感興趣,原因之一是它涵蓋的內容廣泛,符合小學階段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其次是學習方法多樣有趣。荷蘭學校教學中非常注重實物教育,圍繞每一個主題的學習都會帶領學生深入實地考察或體驗。比如以世界政治為主題的內容,學校會邀請歐盟的工作人員與學生進行對話,也會帶領學生進入真正的議會,模擬討論議題,同時還會在班級裏分小組圍繞主題內容做課題研究並分享研究成果。

數學當然是重要學科之一,但是相較中國的教學大綱來看,荷蘭小學的數學簡單很多。筆者七年級(相當於國內小學五年級)的兒子,目前數學課的內容是分數與小數。教學進度比較慢,通常一個主題會在一到兩個月完成。據筆者觀察,數學的教學中更加註重問題的思考過程。

英語在小學階段是不太重要的課程,因此也不作為主課來考核。一週還有一節音樂課,瞭解不同類型的音樂。而運動,在荷蘭並不是學校的重要科目,但每一個孩子幾乎都會參加一個運動俱樂部,這在他們的課餘時間裏佔了非常大的比重。這是一個傳統,也是荷蘭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在小學階段,荷蘭學校按照共同的教育主線完成教學活動,但是會根據班級裏學生的不同能力因材施教。通常老師對自己的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都瞭如指掌,他們將教育目標分為三類:基礎、強化和高級,根據個體差異而給予學生不同的指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教學方式不同、學習進度不同,每個學生的任務也不同。

小學畢業,升入中學的學生將面臨人生第一次重要的分流。根據小學階段的成績和老師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評估,學生們將進入VMBO、HAVO、VWO三個等級的中學。VMBO類似於我國的中等專業技術學校,HAVO學制基本為五年,此類等級的學生畢業後通常進入應用型大學學習,相當於中國的大學本科。而進入VWO等級的學生,未來多半進入研究性大學,比如醫學、法律之類需要完成碩士、博士學位的專業。當然,即便初評等級不夠理想,只要努力學習,每一類中學始終敞開大門歡迎達到相應標準的學生。

不同等級的中學,課程也不一樣。中學的前三年,所有學生都要完成荷蘭語言和文學、英語語言文學、社會研究、文化藝術、數學、經濟、物理、化學、生物和體育。普通VWO類中學的學生在這些課程的基礎上還必須從德語與法語中選修一門外語,而在古典主義VWO中學中,除了之前提到的所有課程,學生還需要學習拉丁語與古希臘語。

中學進入第四年之後,學生們要在四個學習方向中選擇自己未來的學習道路:文化與社會、經濟與社會、自然與技術、自然與健康。不管選擇什麼學習方向,都要完成公共科目的學習。根據不同學習方向,還需要選修一定數量的課程,這些課程有藝術、哲學、社會科學、商業經濟學、生活與科技、研究與設計、生命與技術等等。

除了公共科目外,選修的課程會在不同的教室上課,所以每個學生的上課時間和上課地點都不盡相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一份”課程安排表,而這個表格由學校的教務部門根據每個學生各自的情況一一完成。

荷蘭中學的課餘作業通常是自學課本中的內容,課堂上,老師從不花時間講課本中的內容,一般只帶領學生討論和練習。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個人觀點表述能力有相當高的要求。

學生不能怠慢平時的學習和考試,因為每一次考試成績積分會影響到最終大學申請的結果。當然,好處是不會因為某一次考試失誤而影響全局,大學在錄取學生時也不會因為某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將這個學生拒之門外。

除了學科學習外,中學階段學生們最重要的任務是在學習過程中更清楚地瞭解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在校園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社交技能,對自己的未來有初步的規劃。

瑞士 “教學計劃21”改革能否“減負”?

◎賈淑芬

“教學計劃21”開始以後,瑞士的中小學生就不會再有家庭作業了

從2015年開始,瑞士斥資600萬瑞士法郎,在瑞士各州分階段地開始針對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計劃21”試驗和改革,這一教學計劃2021年已經完全在瑞士鋪開。

“教學計劃21”是針對瑞士德語各州國民義務教育的教學內容而來,計劃中的21不表示21世紀,而是瑞士21個説德語的州(其中包括德、法雙語州以及瑞士東鄰列支敦士登,不包括法語和意大利語州)。在瑞士,教學內容與進度由各個州的教育主管機構自定,各州的教育政策稍有不同,比如不同的州對於入學年齡的規定稍有不同,有的州會把英語作為最重要的外語,而一些州則把法語作為最重要的主科目。瑞士國土小,國民在國內搬遷很常見,當從一個州搬遷到另一個州時,孩子上學可能會面臨許多困難。由於各州的課程內容設置相異,搬家的孩子已經學過的知識,也許在新學校必須重複學習,而有些別人已熟識的內容,對新來的孩子則完全陌生,這就對老師、家長及學生本身形成很大的挑戰。

執行“教學計劃21”的官方機構認為,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教育資源較少的州,孩子學習會比較吃虧,一旦面臨社會競爭,恐怕無法適應。他們提出,在快速變遷的21世紀,學校有責任均衡教育資源,讓孩子應對各種挑戰。

瑞士家長剛開始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計劃21”開始後就不會再有家庭作業了,把這一計劃當成了給家長和孩子“減負”的改革——孩子們不用做作業,家長也不用監督作業,學習知識完全是學校和孩子們之間的事,家長不需要參與。但實際上,“減少家庭作業”這一條在改革中另有深意:所有孩子的學習和作業都能在學校完成,也意味着不同家庭的孩子會得到基本一樣的教育資源。

筆者有兩個孩子,一個初中生,一個小學5年級。據筆者的觀察,“教學計劃21”在實際執行中還是有不少的困難甚至是缺點:首先,雖然沒有家庭作業,但是孩子們需要學習的知識和要做的練習並沒有減少,所以各學校其實都增加了教學時間。改革之前,孩子們每天上午8:20到11:50上課,中午休息90分鐘,下午3:30放學,家長可以安排各種課外活動,每週還有一到兩個下午的自由時間。而自從新教學計劃開始實行,每天孩子們早上7:30就要到校,中午休息也壓縮到了1小時,下午經常到5點以後才能放學,實際上孩子們在學校的時間更長了。

其次,因為在校時間變長,在課外活動的安排上家長也失去了很多自主權。不少提供課外活動課程的體育俱樂部和音樂學校等還沒有推出適應新教學計劃的時間表,最後都是見縫插針才能勉強排課,這樣的時間安排讓家長了解、參與和引導孩子教育的機會大大降低。

再則,這個新教學計劃對老師們也是個很大的挑戰。瑞士學校本來也沒有家庭作業的規定,每個班級只有一位班主任教師和一位輔助教師,這兩位老師負責教授所有的科目。家庭作業的量都是根據班主任個人的經驗和喜好,筆者孩子遇到的幾個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有的老師每週只會佈置一次作業,大概30分鐘可以完成;有的老師每月給孩子們發一個任務清單,孩子們可按照自己的節奏完成;有的老師則每天佈置15分鐘作業。在“教學計劃21”開始之後,老師也失去了一部分自主權,有的老師還沒法適應沒有作業的方式,教學節奏也沒跟上。不少孩子在學校待了長長的一天之後,回家還是帶了不少作業。在這個改革的過渡期,不少孩子、老師、家長都很疲憊。

當然,“教學計劃21”的優點也很明顯,特別是對那些沒有辦法輔導和提供課外幫助、教育資源相對較弱的家庭和地區來説,這個新教學計劃能提供平等的機會和均衡的資源。但是在校時間的延長和自主權的減少也讓人意識到,教育公平的代價就是犧牲部分自由。瑞士“教學計劃21”似乎不是“減負”,而更像是推行教育平權的改革。

日本 刷牙和養牽牛花也是做作業

◎黃文煒

原先日本中小學的作業並不多,可是疫情之後跟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作業增加了

日本中小學的作業分為兩類,一類是培養生活能力,學習生活常識的,比較有趣味;另一類是課堂學習內容。低年級的小學生有趣味作業,比如刷牙表,一天早晚刷牙之後在表上畫個圈,這項作業是為了讓學生養成刷牙的習慣。還有“牽牛花成長表”,在日語中,“牽牛花”的漢字寫作“朝顏”,意思是早上的花。學校要求家裏養一盆牽牛花,一早小孩就給牽牛花澆水,開一朵花就在表上塗個顏色,一段時間之後,大家把自己種的花帶到學校來,只要沒有枯萎就算完成作業了。

跟課堂學習相關的小學一年級作業主要是朗讀課本,小學二年級開始作業稍微多一些,比如,大聲朗讀課本兩遍;按筆畫順序逐一寫出當天所學的漢字,並使用漢字寫出兩到三個成語或單詞;重複練習兩行新學的假名或漢字。算術作業主要是使用習題冊進行練習。學生的朗讀作業需要家長蓋章證明,週末有寫日記的作業,也需要家長過目。暑假作業則更豐富一些,讓學生自己找題目,自由研究、自由設計,瞭解一些社會問題,做一些工藝品之類的。

中學生的作業大致是這樣的,每天把一頁英文翻譯成日文,並朗讀;寫漢字兩百字;做數頁的數學習題集的練習。當然日本的學校關於學生作業的認識並不相同,有些學校做出了改革,廢除了作業,讓學生把時間花在升學私塾的學習上,目標是考上理想的大學。

原先日本中小學的作業並不多,可是疫情之後跟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作業增加了。去年春季日本疫情第一波之際,日本的學校曾停課三個月,一些家長反映,作業量突然增多,給孩子造成了很大負擔,家長也無所適從。小學高年級還增加了需要在平板電腦上操作的家庭作業,許多家長對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感到困惑。因為疫情而停課,學生的課業出現了空白,因此學校試圖通過作業來彌補,但是家長普遍認為“學校停課,對學生放任自流,把監督學習的任務全部交給家庭”。

英國 學生最享受的作業是創意寫作

◎李爽

這些發揮學生能動性的作業沒有正確答案,老師審視的是學生們的邏輯論述、信息蒐集以及對知識點的準確表達

英國人喜歡自黑,教育方面最經典的一個自黑是:法律並沒有規定學校必須留作業,也就意味着,學校不需要留作業。

這一點,與英式教育主導的“以兒童為中心”的哲學思想不謀而合,這種教育堅信:只有激發出孩子內在的動力,才能讓他們自發地學習;而興趣與動力的結合,才能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學術發展方向。

也因此,英國小學沒有教材,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權利完全下放到各學校,由學校和任課老師全權做主。

國家標準當然還是有的,比如小學5年級英語閲讀的量化建議是:19-20周閲讀小説和劇本;12-14周閲讀非小説;5周閲讀詩歌。但政府同時明確指出,這些僅僅是提供參考,學校和老師需要量體裁衣——這樣的“大撒把”自然帶來很多爭論。經過整改後,教學大綱又對小學高年級的英語學習目標增加了下面兩條:小學3-5年級(7到9歲)學會用字典;3-7年級(7到11歲)學會200個複雜單詞的拼寫,比如“mischievous”“privilege”“yacht”,並學會用同義詞詞典來擴大詞彙量。

國家的統一標準如此之低,實在看不出小學生有做作業的必要性。當然,僅佔學童比例7%的私校生在學術上的要求會高於全國水平。比如,筆者小女兒在倫敦一所學術性很強的私校上5年級時,每週有一次英語課外作業,作業時間要求不超過1小時。還有一個長期的家庭作業——讀書:如果一學期讀書達到15本,就能獲得老師的一個獎勵。

英語作業分為兩種,一種是每週15個單詞寫5遍,每週會有一次測驗;第二種是學生們最喜歡、花費時間最多的創意寫作,就是結合每學期所讀書目,重新做標題、設計封面、寫一個不一樣的結尾。

到了中學,類似第二種這樣的創意寫作類的作業,在歷史、地理等科目更為頻繁地出現,基本形式都是在學生讀書或者蒐集專題信息以後,重新論證一個觀點,或者做小型的演講。而往往這些偏文科的作業,會花費學生們很多的時間,包括設計封面、畫圖,甚至做動畫或者用多媒體形式來表達。跟小學時的作業一樣,這些發揮學生創造性和能動性的作業沒有正確答案,老師審視的是學生們的邏輯論述、信息蒐集以及對知識點的準確表達或者複述。

當然,這樣美好的作業時光到了準備中學畢業考試的10-11年級(即15-16歲)就基本結束了,英國學生們也進入了重複練習、大量寫作的全副武裝狀態。

所以,按照英國政府的建議,在15歲之前,每週的作業不多於5小時。政府在2021年取消了中學生每晚做兩個半小時作業的統一規定,轉而建議7-8年級做1.5個小時,10-11年級每晚2-3小時。當然,這些作業不僅包括了上文説到的那些創意性的寫作,還有複習和預習,還有抄寫和重複。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私立中學有一個很好的傳統——閲讀周,每學期有一次閲讀周,這一週不允許留任何作業,而是要求學生們自己讀書。但讀沒讀、讀得怎麼樣,並沒有老師檢驗(有趣的是,英國大學每學期也有不留作業的閲讀周)。

雖然英國的作業量低於歐洲的意大利、愛爾蘭和波蘭,但遠遠高於芬蘭。而引起英國社會注意的是,英國作業量的差距代表了階層的差異,即英國是富裕(私校)家庭的學生與貧窮(弱勢)學生之間作業量差距最大的國家,很多公立學校吃政府補助午餐的學生從來不做作業。這也回到了本文開始為何説學校沒有法律義務留作業是英式的自黑。

當然,除了貧富差距,英國的城市中產階層的學生們做作業的時間最長——據聯合國經合組織研究,這是一個國際趨勢。

新西蘭 沒有具體分數排名 只用不同檔位評估孩子

◎袁瑋

對學生的評價可劃分為超出標準、達標、接近達標、標準以下四檔

新西蘭小學5歲入學,為零年級,0-6年級為小學,7-8年級為初中,9-13年級為高中。新西蘭規定6-15歲孩子必須接受免費義務教育,即必須進入學校接受1-13年級的教育,16週歲後可以選擇結束或繼續學習。

新西蘭中小學每天的上課時間統一為早上9:00到下午3:00,一般學校會要求學生提前10-15分鐘到校,做些必要的準備工作,比如把書包掛在教室外面的牆壁上,高中之前學生的書包是不需要帶到教室裏的,而且還要把鞋脱掉放在教室外的架子上。平時書包裏只有午餐、水瓶,還有一本從學校帶回家閲讀的書,高中之前沒有統一課本,書包裏也就不會有課本和作業帶回家。

新西蘭中小學為小班教學,班級容量為30人,高中(9年級)之前學生在教室裏沒有固定的座位,學生每天都可以選擇不同的位置,小學生還經常坐在教室的地上學習,學習相關的文具、課本、文件等都在教室擺放。

小學階段一個班只有一個老師,全天教授大部分科目,除了體育、音樂等課程。這一階段的學生沒有統一教材,但新西蘭教育部制定了統一的教學大綱,各學校老師會根據教學目標自己選擇教材,學生不需要購買教材。老師的辦公區域就在教室,所以,老師基本上全天都在教室,可以隨時和學生互動,這樣老師更容易對每個孩子有充分了解。

新西蘭高中之前沒有統一的考試,不過平時會有一些測驗,目的是通過測驗瞭解學生的水平,便於個性化地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學校會在每年年中和年底給每位學生準備一個學習評估報告,針對學生在閲讀、寫作、數學、科學、藝術、體育和安全等方面的具體情況給出全面的評估。根據教育部的教學規範,對學生的評價可劃分為超出標準、達標、接近達標、標準以下四檔,雖然沒有具體分數,但教師更重視孩子在每個階段所取得的進步,充分體現了對每個孩子的個性化尊重和鼓勵。

到了高中階段,作業量和考試次數會大大增加,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時,老師會發郵件告知家長以進行督促。作業形式多樣,比如,拉丁語課程的作業是用一個月的時間製作與拉丁文化有關的物品,學生需要查閲大量資料瞭解拉丁文化和歷史,並選擇可行的物品進行實物製作,最後以展覽和學生相互評比的方式對該作業進行評定。有的高中開始總成績大排名,這多少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壓力,但從高中二年級之後,學生開始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未來職業規劃有不同的選修課,大家會選擇不同的課程,因此總排名的意義也被淡化了。

總的來説,新西蘭中小學教育尊重每個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個性化差異,注重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協作性,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深入學習,幫助每個學生髮現和發展自己的優勢和潛力,並關注社會,熱愛大自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256 字。

轉載請註明: 探秘國外學校課業學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