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雙減”後首個寒假
【穩健前行開新局】
光明日報記者 楊颯
“親愛的同學們,在假期裏希望大家每天閲讀半小時、每天鍛鍊半小時、拍一拍冬天的美景……”面對即將到來的寒假,小學三年級的洋洋老師這樣安排了寒假作業。“這是‘雙減’後的第一個寒假,如何佈置作業對我們來説也是一項挑戰。”洋洋老師説。
近日,教育部召開視頻調度會。會議要求各地各校合理佈置寒假作業,鼓勵佈置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指導加強親子交流,幫助學生度過一個安全、快樂、有意義的寒假。
自2021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印發以來,秋季開學後的學期成為落實“雙減”的第一個關鍵學期。
減輕學生家長負擔,要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陣地的作用,實現提質增效。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梳理了小學數學6年的教材內容,提出打通6個年級、12冊教材中的58節關鍵課。校長陳立華認為,“這樣能使學生形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在課堂上重點得把‘通’字解決,這樣就使學生負擔小、效率高,而且學習的效果還好”。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則依託“名師工作室”專項研究作業的內容、形式、效果及實現的方法與途徑。在作業佈置上,把握鞏固學情、診斷學情、分析學情等功能,依託“智慧作業”等信息化手段,採用“精準診斷+個性推送+自選拓展”的作業形式,提升作業質量。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在過去一個學期,作業總量和時長得到有效控制。據統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佔比,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99.6%的學生家長反映,本學期教師沒有再給家長佈置作業,或者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學生的過重作業負擔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
課堂效率提升的同時,課後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安徽省合肥師範附小開展課後三點半服務,在第一課時的作業託管中,學生們專注學業,完成作業;在隨後的社團和個性化課程中,從體驗農耕勞作到了解人工智能,從學習橋牌、剪紙到乒乓球、足球、啦啦操等體育鍛煉……20個學校社團,50門個性化課程,全校近700名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
“據我們的直報平台摸底調查,在課後服務時間,有92.7%的學校開展了文藝、體育類的活動,88.3%的學校開展了閲讀類的活動,87.3%的學校開展了科普、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課後服務的吸引力顯著增強。”呂玉剛介紹,“我們收到了7714萬份家長無記名的調查問卷,97.3%的家長對學校新學期的減負提質工作表示滿意。”
由於上校外培訓班網課導致孩子視力下降,變成“小眼鏡”,小學二年級學生彤彤的媽媽“痛心不已”,“雙減”則讓她徹底鬆了一口氣:“再也不用拼命上培訓班了,我舉雙手支持。”
根據“雙減”要求,校外學科類培訓大幅壓減。義務教育階段線上和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屬於非營利性機構收費,記者梳理發現,已有北京、上海、河北、山東等21個省區市陸續出台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標準,最高收費為每人次80元/課時,最低不到10元。
教育部表示,寒假期間是鞏固校外培訓治理成果的關鍵期,要嚴防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違規開班、面向3至6歲學齡前兒童的培訓機構違規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以“素質拓展”“思維訓練”等名義超範圍開展學科類培訓等問題發生,嚴厲打擊以“家政服務”“眾籌私教”“研學”等名義進行變相違規培訓。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8日 0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