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奇葩的準國家,沒有一寸領土卻跟104國建交,繳納5萬美元可入籍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經典

文|格瓦拉同志

到目前為止,除197個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外,還存在着十幾個不被普遍承認的準國家,比較知名者,便包括國際影響力很高的馬耳他騎士團。但跟其他準國家不同,馬耳他騎士團雖然建國時間將近千年,卻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寸國土,連辦公地點都是租借他國的樓房,堪稱全球最奇葩的準國家。


馬耳他騎士團始建於1099年,當時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剛剛結束,來自勃艮第公國幾名富有的騎士,為了照顧、治療十字軍中的傷員和朝聖者,便在耶路撒冷聖約翰洗者教堂附近的醫院裏,創建了名為“耶路撒冷聖約翰醫院騎士團”的組織。自1113年起,騎士團被教廷認定為獨立的修會,其首領大教長直接聽命於教皇。1120年,騎士團開始作為一個軍事修會進行活動,形同正式建國。

騎士團成立後,肩負起協防耶路撒冷王國的責任,由此獲得大片封地,並組建起一支強大的武裝。騎士團在耶路撒冷存在近200年,終因難敵阿拉伯人的強勢進攻,被迫遷移到塞浦路斯島,1309年又撤到羅得島。在駐軍羅得島期間,騎士團組建起強大的海軍隊伍,並有力地遏制住穆斯林國家向東地中海擴張的步伐。正因如此,歐洲各國對騎士團甚是感激,並普遍認可它的主權國家地位。


1522年,奧斯曼帝國為控制地中海,發動對羅得島的強攻,騎士團雖能堅守半年之久,並取得斃敵5萬的驕人戰績,但終因寡不敵眾被迫撤離。此後8年間,騎士團在南歐過着居無定所的生活,直到1530年才被教皇和神聖羅馬皇帝批准遷往馬耳他島定居。由此,騎士團正式在名稱前加上“馬耳他”字樣(全稱為“耶路撒冷、羅得島和馬耳他聖約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簡稱“馬耳他騎士團”)。

騎士團在馬耳他島定居200多年間,不僅恢復昔日的榮光,甚至還在拉美開拓殖民地。但隨着荷、英、法等新興殖民帝國的興起,馬耳他騎士團的活動空間被嚴重擠壓,不僅在拉美的殖民地接連喪失,就連其自身也遭遇亡國之災。1798年6月,在拿破崙大軍的圍攻下,騎士團被迫向法國投降,然後遷移至沙俄。


1800年,英國佔領馬耳他島,並將其建設為海上進攻法國的基地。根據1802年《亞眠條約》的規定,雖然騎士團對馬耳他島的主權得到英、法兩國的承認,但卻始終未被允許遷回故地,而在1815年的《巴黎條約》中,馬耳他島則被正式劃歸英國統治。由此,騎士團失去對馬耳他島的主權,徹底淪為一個無土之國。1964年,馬耳他宣佈獨立,但這個政權已經跟騎士團沒有任何關係。

1834年,因為難以忍耐沙俄惡劣的氣候和糟糕的政治、宗教環境,馬耳他騎士團在教皇的特許下,得以遷移到羅馬,並在當地租賃房屋,組建總部。如今騎士團的總部被稱為馬耳他宮,位於今孔多蒂大街68號,佔地約1.2萬平方米,另外,騎士團還在馬耳他宮旁邊另租一座建築,以作為外交活動的場所。雖然馬耳他宮和別館具有特殊的地位,但它仍是意大利的領土。


雖然馬耳他騎士團喪失全部國土,但鑑於它在保護天主教權益、長期從事醫療慈善等事業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因此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其準國家地位,有多達104個國家跟它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除此之外,馬耳他騎士團還在歐盟駐有大使,並與歐盟、國際紅十字會一樣,依照國際法以非國家的身份參與各種國際會議,其國際認可度甚至要遠遠超過很多中小國家。

時至今日,馬耳他騎士團的最高首領-大教長依然由教皇任免,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馬耳他騎士團還是梵蒂岡的附庸國。一般情況下,教廷不會直接干涉騎士團的內部事務,除非大教長嚴重瀆職,否則將任期終身。比如,前任大教長馬修·費斯汀在2018年初被罷免,原因是在他任內出現騎士團向緬甸發放避孕套的醜聞,嚴重影響到教廷的聲譽。但即使如此,教皇直接罷免大教長的現象還是極為罕見。


如今的馬耳他騎士團,其定位已經迴歸“初心”,重新演變為一個國際慈善組織,性質跟國際紅十字相仿。有趣的是,騎士團雖然沒有一寸領土,但在羅馬城內卻擁有一支由志願者組成的“部隊”,每次從事人道主義行動時,均由意大利軍隊作為輔助,這也算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了。

因為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沒有可以從事經濟生產的領土、用以徵税的國民,馬耳他騎士團該如何維持生存,似乎便成為一個大難題。好在騎士團生財有道,除了接受各國捐款、出售錢幣和郵票外,還有1個更加穩定、收益頗豐的財源,即出售騎士爵位。按照騎士團的規定,只要有人願意為慈善事業捐款,那麼在經過必要的遴選後,他們就可以獲得騎士頭銜,並自動入籍為騎士團的“國民”。


史料來源:《馬耳他騎士》、《醫院騎士》、《18世紀的聖約翰馬耳他騎士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