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發明一笨戰術,剿滅太平天國,蘇聯學會後,讓德國苦不堪言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居於其首。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死後諡號“文正”這是多少文官夢寐以求的殊榮。瞭解曾國藩的人就知道,他是一個天資平平的人,小的時候讀書,連潛藏在屋頂的賊在聽曾國藩讀了幾十遍後都能背出來了,曾國藩還背不出來。那麼為何資質平平的曾國藩卻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因此他時常能想出解決問題的“笨”辦法。
先拿曾國藩讀書來説吧,,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荷葉塘白楊坪,家裏是書香門第,他又是家裏的長子長孫,自然從小受到了重點的培養。
但曾國藩的天賦卻實在是太差了,別人讀五遍能背的,他要讀十遍才能背。實在記不住,他就多抄幾遍,最後也能記住。
久而久之曾國藩取得的成績卻要比那些比自己聰明的孩子更好,道光十八年(1838年)年僅27歲的曾國藩便考中了進士。
步入仕途後的曾國藩,靠着踏實能幹的精神一步步高昇。咸豐元年(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組織起事,一年的時間便席捲了半個中國。曾國藩臨危受命逐漸了一直湘軍對抗太平天國。
不過曾國藩的湘軍並沒有打過太多的勝仗,而且曾國藩本人的軍事才能也不怎麼突出,曾經因為打了一場敗仗便一頭跳進了河裏要自盡,好在手下撈了上來。那麼為何曾國藩最後能終結太平天國呢?還是靠他的“笨”辦法。
曾國藩的笨辦法在於一個“圍”字,圍城打援,寸寸消耗,步步蠶食。曾國藩每攻打一城前都要紮好堅固的營壘,然後掘寬大的壕溝以斷絕城內補給,並在外圍阻擊援軍。湘軍攻下的太平天國堅城大多都是用這種方法,其中便包括了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今南京)。
天京保衞戰太平軍20多萬兵馬,湘軍10多萬兵馬,如果硬打肯定是打不過的。但是湘軍背後有整個國家的支持,太平軍顯然是耗不過湘軍的。而圍勢一旦形成太平軍便無處可逃,李秀成曾多次突圍都失敗了。
這一戰的失敗也標誌着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正式結束,這是曾國藩一生中最光輝的一場戰績,雖説是“笨”方法,但有的時候本辦法就是最高明的辦法因為最穩妥。這方面蘇聯便用得很好。
1941年7月,希特勒的執行了巴巴羅薩計劃。500萬德國陸軍和空軍部隊,突破了蘇聯的邊境線。德軍湧入蘇聯後內鏡後攻克了多處重鎮。而斯大林卻下了一道命令:“避免和德軍的正面作戰,立即執行包圍戰術”。
蘇軍在本土作戰,顯然無論是兵力和補給要更佔優勢。而德軍急於求成,卻沒想到蘇軍只守不攻。隨着諾曼底第二戰場開闢,德軍不得不將大量的兵力調往西線。另一面蘇聯從左右兩翼包圍了德軍的剩餘部隊,德軍元帥保盧斯的26萬大軍就是這樣被蠶食掉的。不知道當年斯大林是不是讀了曾國藩的傳記,不然為何兩人的作戰方略如此的異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