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障礙何時休?孩子的説話發音不能耽誤

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能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到了該説話的時候遲遲沒有説話、開始説話卻一直都説不清楚、孩子一開口就是結結巴巴的表達……

其實,這樣的語言表現統稱為語言障礙。不少我們熟悉的語言問題,比如口吃、大舌頭、語言發育遲緩等等都是語言障礙。它們廣泛存在於兒童語言發展的各個階段,影響着孩子的開口説話和溝通交流。

在我們機構,每年都會有很多家長帶着孩子前來諮詢,這些飽受語言障礙影響的孩子一方面想要説話,一方面又不敢説話,結果一説話就出問題,最後讓生活和學習一團糟。這些問題在他們的語言中紮根,最後必須依靠語言矯正才能改變。

語言障礙何時休?孩子的説話發音不能耽誤

語言障礙,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覷

語言障礙是指在發育早期語言獲得方式的紊亂,表現為發音、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能力發育的延遲和異常,這種異常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職業和社交功能。

語言障礙對孩子的影響不止在於破壞其發音過程,更重要的是阻礙孩子獲得足夠的語言基礎,從而影響孩子認識世界的能力。打個比方,小明是一個語言障礙(認知性構音障礙)的兒童,媽媽讓他去拿一下某個東西,但是小明不理解那個東西是什麼,也不理解拿這個動詞的含義,這就是語言障礙。

原本只是語言受限,發展到後面,結果還影響到了孩子動作含義的形成。從語言到動作,從動作到認知,很多問題就這樣一步一步堆積起來,最終量變到質變。

當然,並非所有的語言障礙兒童都是如此,還有很多語言障礙兒童只是語言能力受到限制,不知道該怎麼説,也不知道發音怎樣才是清楚和準確。例如口吃兒童,他們語言狀態非常不穩定,一句簡單的話在他們嘴裏也變得七零八落,讓人聽得着實着急。

語言障礙何時休?孩子的説話發音不能耽誤

想要避免語言障礙,這些方面得重視

1.錯誤發音習慣的形成(方言習慣、錯誤發音)

在方言環境中待的時間長了,的確會對孩子的説話發音產生影響,因為他們現在習慣了方言的發音方式,從根本上形成了一些發音的習慣,比如部分南方地區的平翹舌不分、NL不分就是如此。他們的發音,讓“這個”變成了“ze個”、“吃飯”變成了“ci飯”。

除此之外,過早學習雙語以及疊詞的濫用也會導致錯誤發音習慣的形成,從而影響孩子的説話表達。一般來説,兒童語言直到三歲才會逐漸成型,過早接觸多種語言會讓兒童認知混亂,從而導致表達的混亂,方言、雙語都是典型例子。

2.唇齒舌齶的不配合

唇齒舌齶,發音表達的老朋友了。要想準確發音,就得讓唇齒舌齶這四位好好配合,不然任何一位鬧脾氣不幹都會影響其他幾位的配合。例如齶裂術後兒童説話鼻音重就是這樣,當初孩子為了説話發音讓氣流另闢蹊徑,結果弄得鼻音重,平白加重了之後的矯正難度。

為什麼很多孩子拼音説不準,其實也跟這些發音器官有關。因為它們之間不願意配合,結果導致氣流到處跑,拼音想要説準確那才是怪事。

語言障礙何時休?孩子的説話發音不能耽誤

3.語言刺激很缺乏

我們都清楚,大部分兒童的語言從出生後已經開始了,周圍的聲源、父母的聲音等等都是他們語言基礎的來源。這其中,父母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他們的交流富含邏輯,且包含很多基礎的字音,非常利於孩子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

可現在不少家庭缺乏這種交流表達,很多人要麼是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照看孩子,要麼就是回家抱着孩子一起玩手機,一點也看不到孩子的語言發育從哪兒來。結果,孩子不僅變得不會説話,而且理解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面對層出不窮的語言障礙,父母們要始終牢記一句話:孩子開始説話並不一定代表他會説話。

有很多的語言問題不一定會立馬暴露出來,可能直到孩子三四歲時它們才會顯露身影,如果這時候父母粗心大意或者沒重視的話,那孩子的語言可真不知道會走到哪條路上去。

要真是這樣,到時候又得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矯正孩子的説話發音。所以發現語言問題還是應該及早帶着孩子去專業的語言矯正機構進行矯正,這對孩子的未來很有好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8 字。

轉載請註明: 語言障礙何時休?孩子的説話發音不能耽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