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原本只有初中學歷的北大保安張俊成通過自學考試進入北大法律系學習,成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他的勵志故事被寫進《北大燕園衞士》校刊,照片也被印到了北大的地圖冊上。從北大畢業後,張俊成回到家鄉山西長治,創辦了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在他的學校裏,貧困學生可以零成本讀書,學校還幫助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得益於北大的“有教無類”,憑着自身的刻苦努力,張俊成學成後以教育回報社會,可貴可敬。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説:“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個動人故事所體現的,恰恰就是教育之光的不斷傳遞,從北大傳到張俊成,再從張俊成傳到許許多多的學子。
雖説人的起點不盡相同,但很多時候命運存在殊途同歸的可能性,前提是需要有逆流而上的決心和勇氣。當然,張俊成是幸運的,他遇到了願意幫助他的北大老師,再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了命運,然而最重要的是,他明白教育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並願意將這種價值傳遞下去。
當下,在一些地方,“讀書無用論”仍有市場,一些人通過短視的計算,認為長時間接受教育與眼前回報不成正比。但現實情況是,無論是北大保安張俊成的案例,還是張桂梅校長將女孩們送出大山的故事,都證明了教育始終是保證個體完成身份轉變的最佳“賽道”,也是所謂“逆襲”最現實的基礎。只有明白教育本義的人,才知道如何在“賽道”上蓄力前行,在逆境中為自己翻盤。教育的意義絕不能被低估,崇文重教應該是一個社會顛撲不破的價值理念。
“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的故事已經過去了近30年,時至今日卻仍然激勵着人們以其為榜樣,這也從側面體現了教育長久而深遠的意義。教育的影響正如一粒種子埋進人們的心裏,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萌芽生長,持續地展現出正向價值,這和張俊成的故事一樣,總能不斷地寫下續集和新篇。這種教育的力量,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鼓舞,更有助於破除“讀書無用論”的狹見。
張俊成投身教育,其實也是中國教育發展大背景下的一個特寫鏡頭。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把一個文盲占人口80%以上的人口大國轉變為一個人力資源大國,並逐漸向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大國邁進。教育是給每個人畫出的一條公平的起跑線,無數人通過教育實現了完善自身、改變命運、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
時至今日,各類教育政策措施依然在相繼出台,教育改革也在穩步推進。我們理應不斷完善現代教育體系,同時鼓勵更多的有志之士投身教育,促進教育事業發展。而張俊成這樣的故事,也應當讓我們更加堅定對教育的信念,讓教育給廣大民眾帶去更多的發展機遇。
(原題為《北大保安辦學:教育之光的不斷傳遞》 作者 周湘智 來源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