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學期是中小學全面落實“雙減”有關部署要求的第一個學期。8月3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要求下大力氣做強做優校內教育,切實做到教師應教儘教、學生學足學好。新學期開學後,義務教育學校要嚴格執行均衡編班的法律規定,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班,切實做到均衡配置師資。
與之前的減負單方面強調“校內減負”不同,“雙減”強調在從嚴監管校外培訓機構的同時,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提高學校教育質量,以實現對學生的“整體減負”。
均衡編班,不設置重點班,是落實《義務教育法》之舉。我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這確保每個學生享有平等的學校教育資源,而不是把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在少數學生身上。
不設置重點班,部分家長是否會產生如何實現“因材施教”的疑慮?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情況,有的學校以“因材施教”為名,推進分層走班教學,但分層教學實質就是快中慢班,還是按成績“分層分班”。如何既做到均衡編班,又關注學生的不同情況,是“雙減”要求下,學校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疏導家長對校外學科培訓需求面臨的現實挑戰。
部分家長之所以送孩子去校外培訓機構,除了這些機構製造焦慮因素之外,還確實存在因孩子在學校“跟不上”,或者“吃不飽”而尋求校外培訓的需求。疏導這部分需求,就需要學校教育更加個性化、多元化。
一方面,要嚴格控制班額。班額過大,變為大班額、超大班額,一個班裏的學生數量太多,就很難開展個性化教育,影響整體教育質量。
另一方面,要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尤其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自主權,讓教師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2019年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精準分析學情,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
在今年年初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提出,“要注重差異化教學,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幫扶。”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教學進度與教學方式,進行個別化指導,不能對學生提出“一刀切”的要求。
當然,要推進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還需改革教育評價體系,不能只用一次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結果評價,把學生比出高低,而需強化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即重視學生自身的成長過程、發展與進步。
(文丨熊丙奇)
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