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之所以能在三國時期,以後來弱勢之力,成為三國中割據一方的勢力,沒有諸葛亮的輔佐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劉備為了請出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故事也成為經典,也正是如此,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隆中對》戰略規劃,成為劉備集團今後的政治綱領,在此後的數十年時間中,劉備如同鹹魚翻身一樣,迅速發展壯大,在十餘年的時間中達到頂峯。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是漢未亂世,當時的天下諸侯各自為王,軍閥混戰民不潦生,諸葛亮一生志向就是做一個忠孝兩全的漢室名臣,他的偶像是周公姜子牙,立志做一個姜太公那樣的名臣,但當時的現實處境是他本人是劉表封地的一位隱士,他綜合分析了當時的實力派軍閥,包括袁紹、曹操、孫權、馬騰、劉表、張魯、劉焉等人,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他只能選擇相信劉氏,因為追隨任何一個異姓王都有可能要被戴上一個漢室叛臣的帽子。這是一種政治選擇,這説明諸葛亮是一個政治智慧很高的政治家!諸葛亮和劉備都是務實的人,務實的人都會穩紮穩打,不會做事三分鐘熱度。不然劉備前半生各種投靠奔波,要不是務實,恐怕早就垮掉了。
統一天下必定是一個很難的過程,對於劉備來説更是尤其的難。
就如同有一塊蛋糕,本來這塊蛋糕都是東漢朝廷的,後來朝廷腐敗,蛋糕被很多大大小小的地方官員瓜分了。後來隨着兼併和爭鬥,擁有蛋糕的人越來越少,而他們手中分得的蛋糕也越來越大。最終誰能將這塊蛋糕完整拿到手,就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劉備等蜀漢第一代領導人歸天之後,諸葛亮力挽狂瀾,憑自己一身之力,穩定蜀漢內部局勢,對外展開北伐攻打曹魏。可以説諸葛亮對劉備的事業真的是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以説諸葛亮是劉備死後,蜀漢政權的支柱。他的《出師表》流傳千古,連日本人都嘖嘖稱讚。
劉備稱帝后,關羽斬龐德,擒于禁,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可以説是達到蜀漢最頂峯時刻。可謂成也關羽,敗也關羽,最終死於高傲自大的性格下,被魏吳聯手除掉。於是蜀漢出現連鎖反應,黃忠、法正、張飛相繼死去,劉備幾十萬大軍伐吳失敗而歸,並且病逝於白帝城,蜀漢此時已經凋零不成模樣。諸葛亮開始致力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旅程,帶領着積弱的蜀漢,一次一次北伐,即使失敗了,也要一次次站起來,最終勞累過度,病死於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