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國曆史上的宋朝有點意思!哪怕是岌岌可危的南宋,照樣沒得權臣篡位,從權臣走向皇位的趙匡胤,到底有什麼秘訣呢?
當年的權臣老趙,自導自演了一出陳橋兵變的大戲,隨後建立宋朝。基於此,他深深明白,‘權’這個字的誘惑力,根本無法拒絕。所以趙匡胤對收攏中央集權,下了好大一番工夫。
首先是宰相。古代的宰相確實接近權力的巔峯,比如曹操,就以宰相的身份,操控漢室江山。在宋朝,趙匡胤雖沒有廢除宰相,但他沿襲了唐朝的套路,採用羣相制度,也就是説有一堆宰相,權力也就分攤了!
對於地方上,趙匡胤吸取了唐朝安史之亂的教訓,究其原因,就在於唐朝的節度使,把持地方的財、政、軍三權,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聽宣不聽調。
同時在宋朝當官,是非常舒適的,宋朝官員的俸祿,由工資和補貼構成,根據糧食的購買力換算成人民幣,最高級別的宋朝官員,年薪可達千萬。就算是小嘍囉,年薪都有十幾萬。況且,宋朝工商業發達,官員還愁吃喝?
宋朝官員權力分散,生活又滋潤,自然堅決擁護國家穩定發展,無形當中把不少權臣扼殺在搖籃中。這一條路,走不通。但還有另外一條,那就是農民起義。
封建社會依賴於土地生活,新皇朝建立後,國家原有的土地會被新興貴族瓜分,而國家也會制定相應的制度,從而延緩土地兼併的過程。
可是宋朝,不抑制土地兼併!
所以宋朝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各皇朝最頻繁的,北宋南宋加起來,達433次,平均一年爆發1.4次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頻繁。
那麼想當權臣的官員,一定會躍躍欲試,渾水摸魚。
農民都老實本分了,官員就沒空子鑽,另一條權臣的路子,也被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