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你或許會問,“寶貝,今天想爸爸/媽媽了嗎?”
當孩子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你或許會問,“寶貝,今天在學校開心嗎?”
當孩子上小學後,很多家長的第一句話就變成了,“今天老師佈置的作業已經寫完了嗎?”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關於孩子,家長關注的點,也在不斷地變化。更加關注孩子的學習,家長們都想通過這樣的詢問,來表達對孩子的關心,同時也讓孩子知道,雖然爸爸媽媽不能時刻陪着你,但是希望你自覺自主關注自己的學習。
在我們看來,關心課業也是關注孩子的一部分嘛,但是孩子們不這樣認為,孩子們會以為“爸爸媽媽只關心我成績如何、作業做完了沒,他們不認為這是愛的表達”。而且,這樣的關心也並不能真正督促孩子的學習,因為孩子學習的驅動力主要是靠孩子的自覺自願與興趣。
當孩子覺得家長的關注點不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內心會有失落,會覺得他們只愛完成作業、成績好的自己,慢慢的,甚至會對學習、作業產生牴觸情緒。因為他們會覺得作業和學習是和自己對立的,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它們的威脅,會覺得不安全。當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是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全身心地探索世界的。
學習是一個探索、吸收知識的過程,需要在一個安全放鬆的環境下,才能全身心投入,才可以慢慢伸出觸角、接觸新知識。當孩子內心感到不安全、有牴觸情緒時,學習的效率就會下降很多。
父母不恰當的問候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全感,生活中,父母的其它一些行為也會帶給孩子不安全感。
1、陪伴時間太少/缺乏高質量的陪伴
我們講的陪伴,不是説和孩子呆在一起就好了,孩子去遊樂場,你在孩子邊邊上守着、看着,孩子在玩玩具,你在旁邊玩手機陪着……
對孩子的高質量陪伴,是對孩子有情緒心理上的關注和交流,及時關注到孩子當時當下的感受、情緒和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獲取父母對自己的關注。通過故意犯錯、找茬、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完成作業等各種“作”的方式,來想方設法引起爸爸媽媽的關注,哪怕換來的是責備、訓斥。
一個忙着吸引你注意力的孩子,怎麼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呢。
所以,父母在和孩子談學習之前,應該先關心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對TA的愛和關注。關心一下今天開心嗎、什麼有趣的事情可以分享一下,或是什麼都不説,摸摸頭、抱抱TA,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
2、父母關係不融洽
如果父母關係不和諧,經常吵架或吵架,氣氛壓抑、緊張,孩子就會不快樂、不安全。孩子們的心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助教能感覺到家庭氣氛的變化,父母關係的好壞。所有這些,就像一根繩子,牽動着孩子們的心。當孩子們心煩意亂時,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分散。他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習。他們怎麼能集中精力。
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需要不斷地學習成長,但這並不是唯一主要的任務,重要的是孩子健康、快樂、在融洽舒服的關係中、環境氛圍裏成長、學習、進步。所以,家長們更要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及時回應。
如果可以的話,請先為孩子做到以下3件事情:
一、談學習課業之前,先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先讓孩子感受到你愛TA;
二、在給孩子提學習要求之前,先聽聽孩子的需求;
三、探討孩子的學習問題之前,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家庭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