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個皇帝,個個是奇葩,每一個都與眾不同。今天,就讓我們來歸納一下這十六個皇帝的智慧排名。(這些智慧包括政治智慧和執政能力)
如果把明朝皇帝的智慧分成上中下三部分,那麼上等的皇帝無疑只有三位。
這三位毫無爭議的就是明太祖,明成祖,明世宗。
中等的皇帝有明宣宗,明憲宗,明仁宗,明孝宗,明武宗,明熹宗,明穆宗,明代宗。
末尾的是明神宗,明光宗,明思宗,明英宗,明惠宗。
大家先彆着急抨擊,還是讓我們分析一下這麼排的根據吧!
洪武
明太祖他老人家排在大明皇帝智慧排行榜第一,根本沒有人能反對,也沒資格質疑其地位。
能從一個乞丐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帝,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完成這個跨越,恐怕只有朱元璋一個人。
從一個行將餓死的農民,到四處流浪的和尚,九夫長,鎮撫,總兵官,左副元帥,樞密院同僉,吳國公,吳王直到大明朝皇帝,朱元璋用了17年就完成了人生巨大的跨越。
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元順帝,納哈出等等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全部成為朱元璋的手下敗將。
劉伯温,李善長,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這些不世能臣統統歸於朱元璋麾下,供他驅使。
他打敗了所有比他強大的軍閥,趕跑了統治中原近一個世紀的蒙古人,完成了歷史上少有的北伐壯舉,開創了跨度四個世紀的大明王朝。
廢丞相,設三司,整頓貪腐,設立皇權下的特務機構,勤政廉政,又有幾人做到。
推行了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不僅改變了明初滿目瘡痍的局面,恢復社會經濟,還為明朝前期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樣的能力,這樣的智慧,把朱元璋歸為千古一帝都不為過。明朝皇帝智慧排行榜,朱元璋他老人家絕對是第一的存在。
永樂
對比他的老爹,朱棣就差了一點,但也是非常強悍的一個存在。
憑着僅僅十萬兵馬,佔據着北平和附近巴掌大點的燕王朱棣,一次靖難之役,就把擁有天下的大侄子建文帝趕下皇位。
況且靖難之役還是一場風險非常大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朱棣可謂是多次死裏逃生,最後憑着敏鋭的戰場嗅覺,突襲南京,才順利登基為帝。
光是在靖難之役中成功,朱棣就是智慧榜排名第二的皇帝
嘉靖
如果拋開那些軍事和政治成就,僅僅憑着權謀來説的話,嘉靖皇帝才是最聰明的明朝皇帝。
一個十四歲就登上皇位的少年,在政治方面充分展現出了他的天賦。
他不憑着明朝皇帝所倚靠的宦官勢力來壓制文官勢力,就憑藉着自己高超的馭人手段,讓夏言,嚴嵩,徐階這些聰明人鬥來鬥去,自己在一旁看熱鬧。
但熱鬧歸熱鬧,朝政大權一直都控制在嘉靖手中,每個大臣都一樣,都是嘉靖皇帝手中的提線木偶。
嚴嵩權傾朝野又怎樣?嘉靖皇帝一句話就能要了他的老命。
正是嘉靖皇帝充分理解並掌握了明朝皇帝掌權的規律和權力內幕,他才能從容的跑到西苑去成佛作祖,讓那些所謂的大臣替他去治理天下,從來沒人可以動搖嘉靖皇帝的權力。
上等的説完了,該説中等了
宣德
明宣宗實際上就像明成祖和明仁宗的混合體,既有着明成祖的武力值,又有着明仁宗的智慧值,形成了1+1>2的效果。
所謂仁宣之治,時間跨度基本上在明宣宗統治年間。明宣宗在任用賢臣的時刻也不忘使用宦官來牽制文官勢力,既為自己博取了清名,又不讓文官勢力過大,從而威脅到皇權。
宣德年間,政治清明,民間安居樂業,堪比西漢文景之治和唐朝貞觀之治。這等功績,明宣宗完全有資格排在這個位置。
成化
很多人認為把明憲宗排在這個位置是在抬高他
其實明憲宗是大明王朝最被低估的皇帝。他的實力,遠比他的父親明英宗和他的兒子明孝宗還要大。完全可以評得上是守成之君。
上以守成之君,值重熙之運,垂衣拱手,不動聲色,而天下大治。
明憲宗一登基,就面臨着明英宗統治末期的亂象。對於各種不良現象,明憲宗採取亂拳出擊的態度,事情一個一個的來辦,但一定要達到效果。
文官勢力過大,威脅到皇權了怎麼辦?不要緊,宦官和特務機構不是能用嗎!汪直和西廠都是皇帝立威的好工具。邊疆和國內不穩怎麼辦?出兵。什麼成化犁庭,鎮壓荊襄流民,基本上都用武力解決了。
“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就是成化朝皇權強化的最佳表述,事情都讓皇帝幹了,那些大臣還能有什麼作為呢?只能叩頭附和罷了。
只是可惜成化朝後期因為明憲宗的懈怠而出現混亂,否則明憲宗明顯是可以排在智慧榜上層中的。
洪熙
看過《大明風華》的觀眾都會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那就是裏面的太子爺朱高熾才是全劇智慧擔當之一。
實際上正是如此,明仁宗的智慧一點都不遜於他的老爹和兒子。在皇權高度強化的明朝,能穩坐太子之位長達二十年,順利的躲過了來自兩個弟弟的明槍暗箭和老爹的許多質疑,並且順利的完成了明成祖交給他的諸多監國任務。
從這些方面來看,明仁宗一樣是一個聰明的人。只是可惜他當皇帝的時間太短,發揮的空間太小,不然他的名次可以往上提一提。
弘治
如果説明太祖和明成祖是皇帝中的優等生,明孝宗就是那個學習較差,但是憑藉着勤奮刻苦學習補回來的中等生。
明孝宗明白他沒有他父親明憲宗那樣具有政治天賦,因此明孝宗在位期間重用文官集團來治理國家。
但這種重用也不是無條件,無限制的重用。為了避免皇權旁落,明孝宗用了最笨但也是最有效的辦法來控制權力——勤政。
早晚朝幾乎一次都沒有落下,甚至還加了一個午朝來處理龐大的政務。批閲奏摺基本上是親力親為,從來不用別人特別是宦官插手。許多政務基本上熟記於心,充分掌握朝局動態,防止自己不受矇蔽。
正是明孝宗這些“笨拙”的辦法,使得他不僅完成了“弘治中興”,還成為了後世口中的成為“中興之主”。
正德
明武宗雖然一生放蕩不羈,不守章法,但這並不代表着他一定是一個昏君。
實際上,明武宗是一個很有政治眼光的皇帝,設置鎮國府就是明武宗在政治智慧方面的體現。
鎮國府不僅有着發佈軍令、統轄邊軍的職能,還有着遙控朝政,影響決策的作用,儼然是第二朝廷般的存在。
明武宗在複雜的朝局下,先是讓文官和宦官鬥法,以便自身永遠控制住最高權力。但為了政令暢通,明武宗便繞開政治程序,新建了許多編外政治系統來保證政令和軍務的上傳下達。
如果沒有明武宗的這番操縱,應州大捷從而來呢?
天啓
因為重用宦官魏忠賢的緣故,明熹宗被後世黑成文盲皇帝,木匠皇帝。
先不説木匠皇帝,文盲皇帝這個名聲就非常不可靠。一個文盲能當皇帝,那大明朝恐怕早就在明熹宗手中亡國了。還有,著名的軍事家孫承宗是明熹宗的老師,他手下的學生,能力能差到哪裏去呢!
明熹宗其實是是一個非常有心計的皇帝,他為了扭轉萬曆年間激烈的黨爭而造成不堪的朝局,扶持閹黨魏忠賢上位,讓魏忠賢在前面,自己在後面控制。大力整頓那些眼中只有黨派利益,棄國家利益不顧的文官集團。
在明熹宗統治期間,不僅重新徵收商業税,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還增加了國庫。政治方面,拋棄了誇誇其談的文官集團,更加重用注重幹實事,並且對皇帝國家忠心的宦官集團。軍事方面,重用袁可立,毛文龍,袁崇煥,不僅直接把戰線推進到後金的南四衞北端腹地,還差點搗毀其老巢,使得遼東戰局為之一新。
從這些方面來説,明熹宗絕對不差,只可惜英年早逝,發展機會和時間並不是很多。
隆慶
明穆宗比較中庸,但也不代表他沒有實力。作為嘉靖朝事實上的儲君,明世宗把上好的政治資源比如高拱和張居正等文官全部壓到明穆宗身上。在這些人的薰陶下,明穆宗的執政能力最起碼不會太差。
在統治期間,明穆宗任人唯賢,致力於解決困擾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虜”問題。最後在大臣的幫助下,完成了“隆慶開關”、“俺答封貢”等一系列良政。
況且在沒有宦官的幫助下,明穆宗還能控制住這些權臣,把爭鬥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這也説明了明穆宗的馭人能力不會太差,起碼這些心高氣傲的文官清流能服從皇帝的命令,老老實實的幹活。
景泰
明代宗是個讓人很惋惜的皇帝。本來是沒有資格當皇帝的藩王,趕鴨子上架似的登基後,奉命於危難之間,不僅趕跑了蒙古人的侵略,還憑着自己的政治手段和眼光,知人善任,迅速平定了土木堡之變帶來的危機。
況且明代宗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朝野清明。維護了明朝的政治穩定
只是他對於權力的慾望過大,嚴重影響了他的地位和名聲,最終導致奪門之變的發生和自己皇位被廢,甚至死後連明十三陵都進不去,只能以親王名分埋葬。
從這一點來看,明代宗的政治智慧明顯不達標。
下等皇帝
萬曆
明神宗治國前期有張居正的幫助,後期就完全靠自己治國。
不過明神宗雖然前期勤奮和認真,但後期的怠政和荒淫導致其只能排在這個位置。
雖然明神宗後期基本不上朝,但能掌控朝政,還使得萬曆三大徵都取得了完勝。但這些都歸功於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張居正改革留下的政治和經濟遺產,並不完全是明神宗本身的作為。
況且萬曆後期的橫徵暴斂,邊疆危機和無可調和的黨爭,乃至明朝滅亡,明神宗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泰昌
明光宗最難判斷,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很難判斷這個人的能力。
況且他的太子位置,不是自己爭取的,而是文官集團給明神宗施加壓力才勉強拿到的。當了太子後在深宮中無所事事,連監國都沒有爭取到一次。能力不明確,政治無所作為,因此明光宗放在這個位置比較合適。
崇禎
明思宗是一個兩極分化的皇帝,是非功過也很難評價。説白了,他根本不合適當力挽狂瀾式的皇帝,他甚至不合適當皇帝,當一個親王還是綽綽有餘的。
明思宗雖然和明孝宗一樣勤奮,但是他的勤奮沒有用對地方。就像一個學生在做一個非常難解的數學題,過程寫了很長,但就是算不出答案。
為什麼算不出來,因為他的過程全部錯誤,答案能出來就怪了。明王朝當時雖然內憂外患,但並非不可調和,只是明思宗能力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沒有在正確的方向用對力量。
雖然明王朝滅亡不是明思宗的全部責任,但畢竟是在其手中滅亡的,因此明朝滅亡明思宗要揹負很大一部分的責任,自古以來亡國之君莫不是如此。
正統/天順
明英宗之所以倒數第二,是因為明英宗的執政和軍事行動表現真的不怎麼樣。
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其實就是明英宗,詳細原因請看(土木堡之變:誰該為大草原上哭泣的明軍魂魄負責?),正是他的主觀因素,不僅使得幾萬條人命死於敵手,還讓大明王朝由盛轉衰,喪失了對蒙古人的軍事主動權。
奪門之變重新登上皇位後,不僅冤殺力挽狂瀾的于謙,甚至動用特務機構來加強恐怖統治,連連冤殺許多大臣,連對自己有着救命之恩的袁彬都不放過。明英宗根本不是一些人説的好人,實際上他只不過是一個能力不足且心狠手辣的皇帝(天順不順),從許多方面和他的弟弟明代宗比起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如果不是廢除殉葬這項名垂千古的良策,明英宗或許該排在倒數第一吧!
建文
建文帝排在這個位置也是非常正常的,但凡建文帝有點眼光,就不會落得一個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下場。
靖難之役本來有很多次機會能扼殺在萌芽之中的,皆因建文帝優柔寡斷,使得燕王朱棣一次又一次的逃脱朝廷的捕殺。
靖難之役中,擁有全國力量的建文帝,居然連一個燕王都搞不定。戰爭期間,不能知人善任,不懂得權力鬥爭的殘酷,沒有什麼屬於自己的主見,完全是一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主。
明朝皇帝中應該沒有比建文帝更差的皇帝了吧!
最後
明朝的皇帝,雖然大部分都是以文弱形象示眾,但是誰又敢保證,這些皇帝有幾個是真正的笨蛋呢?
從小就享受整個帝國最好的教育和物質資源,長大後還要經過千軍萬馬殺過來的千年老狐狸文官系統教導,但凡只要智商正常,在這樣的薰陶下,誰又敢説哪個皇帝沒有政治智慧呢?有的只是政治智慧的高低之分。
如果大家有什麼質疑,可以在下面評論區評論,小編都將給予回覆和解答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