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武大前校長劉道玉談家庭教育:出色的孩子,從小離不開這4點教育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經典

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這是我聽過最早的一個家庭教育的故事。也讓我意識到了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我始終堅信一句話:“父母是孩子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第一所學校。”為了做好這第一所學校的老師,我經常看一些教育家所發表的言論。

劉道玉:著名的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在1981年到1988年之間,曾擔任武漢大學的校長。

我在一次武漢大學錢校長劉道玉對於什麼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發表的自己的觀點中。我總結出了,想要養出出色的孩子,從小離不開這4點教育。

一、鼓勵孩子獨立自主

有志誠可樂,及時宜自強。——歐陽修

劉道玉強調我們家庭觀念很重這種美德要發揚,但同時要減弱父母威嚴的觀念,減少對孩子的支配欲,但也要減少對孩子的溺愛,鼓勵孩子自主獨立,不包辦孩子的事情,這樣孩子更加自立自強。那獨立自主對於孩子有什麼重大意義呢?

獨立性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也是健全人格的組成部分。如果一個孩子不能了從小獨立自主,長大以後就缺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就哭爹喊娘,這樣的人自然在社會上是在難以立足。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鼓勵孩子冒險、探索、去創新

人應該有探索,有追求。——文學家吉姆·法裏

劉道玉談到家庭教育的時候,還給家長提出意見,應該鼓勵孩子去冒險、去探索、去創新。説實話我們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是戰戰兢兢,不希望孩子跑出安全區,就希望他們長在温室裏,久而久之孩子缺乏冒險精神,而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會擁有碌碌無為的人生。

美國哈佛大學的素質教育專家就有過一項提議,鼓勵孩子去參加各種活動,尤其是冒險中體驗各種情感。因為孩子的自信源泉,其實是冒險的激動和失敗的經驗。孩子在冒險中,體會到了遇到挫折不畏懼,堅定有信心的走下去。

這樣的孩子才可能在創新領域更有成就,才能推動這個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試想一下若是哥白尼不敢冒險、不敢探索,我們人類是不是還在堅持地心説呢?

三、淡化分數和狀元情結

雖然劉道玉是武漢大學的前校長,但是他並不認為狀元就是最好的,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他提出要淡化分數和狀元情結。劉道玉甚至表示如果自己依然是校長,他會對狀元説不,會多方面考核孩子,比如個性、批判、冒險精神、智力這些素質都是考量之一。就算學生分數不高,依然可以成為傑出人才。

四、用閲讀啓迪孩子的智慧和思辨

劉道玉校長建議父母淡化孩子的分數,應該把精力放在啓迪孩子的智慧和思辨上。而閲讀就是最好的啓迪方式。劉道玉曾經就在文中這樣寫道:閲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鑑賞和評判的思維的過程。

劉道玉還強調到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由後天閲讀來決定的。所以閲讀很重要,而且劉道玉主張重複地讀,重複的讀不僅需要恆心和毅力,還能激發孩子的態度。除了要重複的讀以外,劉道玉還強調多讀、多記筆記,不僅能夠積累閲讀量,還能鍛鍊記憶力。

閲讀如此重要,如何培養從小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

1、創造閲讀的環境

德國是一個非常熱愛閲讀的國家,據相關數據調查,有91%的人在過去一年中至少讀過一本書,有25%的人超過18本書,這讓我們好奇為什麼德國人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的?

我認為有一點很重要,德國家庭幾乎每家都有書房和大量的藏書量有關,這無形中就給孩子創造了閲讀環境。再加上平時,父母喜歡讀書,孩子自然耳濡目染也喜歡讀書,所以想要孩子讀書第一步是營造環境。

2、合適的年齡,選擇合適的書籍

孩子的閲讀習慣培養,也就是在小學3年級之前。所以針對不同的年齡段,家長要選擇符合其年齡段的書籍。比如孩子0-1歲這個階段,可以選擇布書,比較柔軟,同時讓孩子讀書初步有了概念。等孩子到了1-3歲這個階段,要選擇洞洞書、翻翻書,增加孩子翻書的興趣。

孩子3-6歲的時候,家長應該選擇繪本,要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建議可以選擇經典童話,作為閲讀習慣培養的幫手,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童話能夠激發孩子的想象力,一些童話還富有教育意義,孩子不知不覺就樹立了正確的觀念。

孩子上小學以後的一二年級,家長就要選擇有趣、並且經典的文學作品。最好選一些名家之作,比如沈石溪的動物故事就是很多孩子非常喜歡的作品。

最後提醒所有家長,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你覺得孩子成長得不如你意,不妨審視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是不是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