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回農村老家,見到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問他期末考試得多少分,他驕傲地回答到“我們班7個學生,我語文77分,數學86分,全班第一名”。聽到這個分數,看着離村莊不遠處光鮮亮麗的鄉村學校,一陣心酸與無奈。
“頹廢”的鄉村教育
上世紀80、90年代,大多數鄉村學校還沒有教學樓,大都是低矮的房屋,那時的教室裏坐滿了質樸的學生,老師也絕大多數都是本村的,教室雖然破舊,但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隨着大量農民工進城務工,他們帶走了一批農村孩子,鄉村學校生源減少也成為事實。為了解決村辦小學布點分散,班額小,教育資源浪費嚴重的問題,國家實施“撤點並校”政策,據統計,從1997年到2010年的14年間,全國農村小學減少302099所,佔全國小學總減少量的81.3%。
再看現在的鄉村學校,教學樓建得挺漂亮,教室裏也配備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但是很多學校全校只有幾十個學生,甚至一些學校存在“複式”班級,一個老師教兩個年級的所有課程。
不知從何時起,鄉村學校變得“人氣不足”,顯得“荒涼”,也逐漸“頹廢”了。
鄉村學校的死結:“教學成績落後——優秀學生流失——教學成績更差”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鄉村教育,為鄉村教師發放鄉村生活補助和鄉鎮工作補貼,實施“特崗教師”計劃,這都是為了讓優秀老師能夠“去得了”鄉村學校,並且“留得住、紮下根”。
國家還通過“教育均衡縣驗收”,讓鄉村學校的“硬件”建設越來越好,再通過教師“縣管校聘”改革,讓優秀教師這一“軟件”資源主動流動到向鄉村學校,這都是為振興鄉村教育做出的努力,這些工作為振興鄉村教育確實起到積極作用。
提高教學成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老師確實很重要,但是很多時候生源質量卻起到關鍵作用。現在的鄉村學校,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他們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甚至一些孩子“寄養”在親戚家裏,他們的監護人或者溺愛孩子,或者不願“深管”,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非常困難。
孩子們學習成績差,家長總結為學校教學質量落後,有條件的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或縣城公辦學校就讀,這就加劇了鄉村學校優質生源的流失,於是就出現了“教學成績落後——優秀學生流失——教學成績更差”的惡性循環。
寫在最後
鄉村學校生源不足,如果整合資源,撤掉“袖珍學校”,實現規模辦學,勢必會產生大量寄宿小學生,學生年齡太小就成為寄宿生,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在目前的現實情況下,但願教師“縣管校聘”改革,能讓優秀教師主動、自願地流動到鄉村學校,為振興鄉村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改變語文77分、數學86分,就是班級第一名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