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小學生睡眠不足情況,教育部下達通知,硬性要求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於8:20,中學一般不早於8:00,同時強調,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不得要求學生課前早讀。
推遲到校時間目的明確,就是為了給學生減負,增加睡眠時間,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做法積極,硬性要求直接卡住時間,從這兩點上看,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睡眠不足的廣大中小學生有所幫助,是值得肯定與支持的。
但在不改變考試成績錄取制的前提下,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可能會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睏意”,但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當前中小學生負擔重、壓力大的問題。
隨着教育競爭的加劇,近幾年學生到校時間越來越早了。大多數小學上午7:50到校,8:00上課,而五六年級到時間會更早一些;初中生有早讀要求,很多學校要求七點前到校。因此多數初中的孩子六點或更早起牀,洗漱、吃早餐之後大約6:30,急急忙忙奔向學校。到了冬季也是如此,凌晨六點半,天空還黑,星月還在,而這些孩子卻早已在寒風中前行,開始了一天的苦讀之旅。
孩子的早晨是最痛苦的,起牀早,起牀難,家長催了又催之後,才揉開惺忪的睡眼,掙扎着起來。家長的早晨也是最為辛苦的,要起得更早,準備早餐,餐後收拾,送孩子上學,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只要孩子起牀稍晚,或有一點其他事情耽擱(哪怕是電梯或了此時也是大問題),上學就可能遲到,只好一路加速,風馳電掣而去,但交通安全又成了問題。
到校上課時間推遲,確實能給睡眠不足,早晨時間緊張的學生和家長緩解一定壓力。但從另一方面來看,推遲到校時間,剔除早讀,縮短了學習時長,對學習成績肯定也會有所影響。
如今的教育是以考試成績為最終認定結果的應試教育,是存在異常激烈的競爭的。“小升初”拔尖暗考;中考又有50%的學生無緣高中,高考更是決定命運的終極考驗時刻。在考試錄取制度不變的前提下,學生很難真正的放鬆身心,愉快學習。相反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制定早讀早學計劃,孩子依舊晚睡早起,早起早讀,只是地點由教室換成了卧室。
中國的孩子很懂事,很多孩子也會給自我施壓,在“懸樑刺股”“囊螢映雪”精神的指引下,減少睡眠時間,儘可能多的讀書學習,以在考試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如今的學生學習勁頭,如虎狼相逐,很多孩子在拼命向前,此時若不顧其後虎狼而強行阻其向前,令其停下休息,也是他們所不願的。
教育問題的本質是考試錄取制帶來的競爭問題。社會的分層,就業的差別,收入的差距都與受教育程度有着很大的關係。從這方面來看,教育問題的根源還源於社會現實問題。若要給學生減負,家長減壓,光靠教育部門還是不夠的,還需多部門聯動,共同努力尋找解決良策。